|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单调的,如果思维局限其中,不思改变,就会越发觉得索然无味,兴趣寡然。识字教学就是如此,教学中极易引起学生学习上的疲乏、困倦感。创设可参与、能触摸的课堂才能化平淡为幽径,腐朽为神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较为机智的记忆。 在识字三的教学中,依据象形文字到现在文字的演变,课文编排了“小舟、竹子、泉水、河川、石头、燕子”等一组词串。为了让这些文字变成形象可感的事物,我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画出一幅幅图画,用彩笔描出象形字,再由象形字演变成现在文字,告诉孩子们:现在文字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而形成的,象形文字虽然有趣,但是很麻烦,有时还会出现差错。接着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买羊的故事,因为羊画得不像,人家还以为是买牛呢!如此一来,孩子们对文字的形象产生了好奇。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书上的一幅插图,老师说事物名称,学生快速用手指,进行图文对照。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让我们做好准备,到祖国美丽的河山去游玩吧,出发!孩子们在我的声音里,兴奋地划着小舟,和燕子打招呼,用泉水洗脸,喝一口泉水感受泉水的甘甜,脱下鞋子让小脚感受泉水的清凉抚摸,摇摇竹子,听听竹林的风声,摸摸嫩嫩的小竹笋,坐在石头上休息等。
这一番活动让孩子全身心的走进图画,走进课本,走进文字。此时再让孩子们背诵词串,由词串到背诵课文,可谓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丝毫没有牵强分离的感觉。
同样,写字教学中,如果我们也能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亦会热情高涨,踊跃参与的。同时我想,不平淡的教学让学生对学习会越来越感兴趣,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开放的,说不定会对他今后所有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未必可知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