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涌泉学区坡底小学 程凤仙
摘 要: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完全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观察及听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带来了课堂美的享受,使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愉悦成长的阵地。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成为必然。但我们要知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辅助作用
一、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和变化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营造课堂气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像《找春天》这样描写景色的课文,而小学生阅历比较浅,,如果只凭借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感受课文的美,这时,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课件,将一个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样,通过有动感的画面,激活他们的感官,使文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其思维的升华。学生阅读着课文,想象着美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内容。小学生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例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围绕“春天的发现”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首先由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片,让学生从中了解相关信息,这样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学习课文时,中间插播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到雷锋叔叔高尚的品质;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处理、归纳,这样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而且使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时代性,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课堂教学中只有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基本问题,就算完成了本课的认知目标。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突出教学的重点。如,《雷雨》一课,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低,这时我们可通过极短的时间,把这一自然现象过程进行情景的再现。边看图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语言无法完成的内容,通过画面直观化,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