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多媒体触控一体机与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21: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多媒体触控一体机与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整合
【摘要】: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是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集软、硬件系统资源为一体的平台,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等技术,将传统的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对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起到了推泼助澜的作用。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它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向学生展示图片、文本、视频、声音、动画等内容,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进而加快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速度,拓宽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真正发挥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的作用是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数学教学;作用;高效整合
随着社会进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数字化时代,当今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替代黑板、又能替代多媒体投影;既能方便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又能增强师生参与、对话和交互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的出现,突破了黑板、粉笔、板擦和教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触摸一体机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可创设教学情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通过音响配以强烈的听觉效果陶冶情操,营造出一种逼真的气氛,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师生可以在这样一个令人心动的气氛中一起进行互动,这样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数学知识。 如:教学《垂直与平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让学生看到实际生活及身边接触的画面中的人行横道、双杠、平梯、房屋等平行图。通过学生观察与讨论,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唤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这样,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在 乐中看,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使得直接经验 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二、多媒体触摸一体机动画演示,促进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数学概念的学习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这些概念是通过学生主动 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感知。概念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 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而数学中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 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的声、光、色、动等一体化,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观察到数的闪烁、移动、变化 过程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 一位的退位减法中,如:教学24-9,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四根怎样减去九根,学生可以先自己尝试操作,摆一摆、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四根小棒和淘气,按照学生摆的方法,淘气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四根小棒和在一起,去减掉九根小棒,剩下一捆和五根,共等于十五根小棒。淘气边做边说, 再加上适当动画、音频和图像。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 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21:16:27 | 只看该作者

三、多媒体一体机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 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多媒体一体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 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动画展示如下:(1)、把圆按直径16 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 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 把圆按直径32 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 较,得出变直了一点。(3)、把圆按直径64 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 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技术的直观、动 画、音频、形象、具体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 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 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教学插上了 翅膀,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小学生感知到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课堂作用。
四、借助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
多媒体触控一体机能够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由于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支持在师生交互情境中教育资源的现场创作和再加工,从而不断形成和积累可重复使用的新生的鲜活的教育资源。例如:我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常见平面图形拼成组合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在让学生画图时, 先让学生在多媒体触控一体机上演示作画,然后进行保存,上课时可以把学生的画的图形放给学生看。教师把学生组成的图形展示在多媒体触控一体机上,,让其他同学也分享这些教学资源。因为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特别喜欢,观看的兴趣很浓,图形又是学生自己画的,贴近学生生活,可参照性强,对于其他学生学习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21:16:35 | 只看该作者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教学,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面向广大学生,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小学生对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教学兴趣非常浓厚,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内容丰富、生动直观,易懂易记,便于理解。广大教师普遍认为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比较直观,内容丰富,适应面广,实用性强,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大大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和运用多媒体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一体机的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改变,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学生中逐步树立,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 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容易实施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总之,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的出现使课堂教学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亦学得愉快,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在学生最需要之时最需要之处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我们的学生迈上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垫台阶、注入动力、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让课堂变得更加和谐高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15: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