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古诗文教学的困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学生赏析古诗文,丰富语文素养,接受熏陶感染的有利途径。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过多的机械记忆,是古诗文教学低效的两大原因。那么要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重要的途径是重视诵读。只有诵出古诗文中的韵味意境、人文精神、中华文化,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明。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不困惑;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年级的古诗文教学都要重视诵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曾说:“教师要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古诗文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惑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古诗文诵读的作用
诵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它与默读的心理活动方式比较如下:
诵读:目→脑→口→耳→脑
默读:目→脑
以上可以看出,默读程度较诵读程序大大地简化了,虽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锻炼,对语感的培养也大大削减了。
由此,从诵读这一原理来看,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发掘文章中的美学因素,从而增强文章原有的感染力,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语言表达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
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诵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语言表达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诵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诵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
二、古诗文诵读的困境
第一,古诗文的学习目的存在古今差别。
对于古人,从隋唐两代确立科举制度以后,学习古诗文成了千千万万读书人改变命运、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一把钥匙,因为关乎到自身的前途命运,所以不敢丝毫马虎。借以此,耗时长、节奏慢、坚持下去效果十分明显的古诗文诵读,在古人的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文无非是了解传统的古代优秀作品,传承民族文化,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为做人做事奠定基础。而且如今的科目繁多,又由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容量大、课程设置紧等一些特点,往往导致古诗文诵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干脆被讲解、做题取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