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让生活走进课堂 。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离开了生活,一切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感受到 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我们 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 教学时,要善于挖掘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这样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要做的,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几个例题,做几道练习就行了,而应该 从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训练学生学会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 和感受到的东西,消化、吸收,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训练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 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例中的两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 这一点,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小鱼、水等无不来自于生活,而且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呈现在课堂中,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体 验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他们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 最终目的。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在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 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运用 数学知识的条件。这两个案例片段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两位教师都无一例外地 巧设情境,让学生用其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二,学生通过对几何形体体积的学习,懂得了怎样去计算生活中一 些不规则形体的物体的体积。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体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总之,现代素质教育是开放性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课堂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所提供的空 间和舞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一方面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抽象,因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数学又将其方法和理论广泛应用于客观世界,即“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