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体现
时光飞逝,岁月如河,转眼间我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已近20年了。在教书育人的足迹里,我从对多媒体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她的恋恋不舍,我们之间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缘。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多媒体教学却完全克服了这一缺点,她能够有声有色的创设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让静止的文本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片一样播放,色彩丰富多变,速度可以自我调控……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能让学生在声、图、动、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开阔视野,更让乏味的课堂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真是化静为动,寓教与乐。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积累、增长教师对多媒体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让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技巧,在乐中教学,在趣中学习,真正使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课文讲解的重点就是开凿隧道和修筑“人”字形线路。这在以前的教学中,老师只能凭口头的讲解,最多也只是画画简笔画,增加学生对课文重点的理解,但学生对这两部分的理解还是不够形象,总觉得印象不深刻。而现在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看到工人们是怎么开凿隧道的,又可以让学生看到火车头“人”字形的行进线路。听着轰隆的声音,看着火车前进的路线,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对这样的情景印象难道学生会不深刻吗?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及毛主席的生平了解甚少,在收集选择整理资料上也缺乏针对性,还需要老师来准备好恰当的资料,为解决重难点做好铺垫。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我播放《东方红》歌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歌颂的是谁,让孩子们用一句话介绍你了解的毛主席。学生们纷纷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随后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一段视屏短片,孩子们顿时被带到了新中国诞生时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中。毛主席的宣告、人们的欢呼声鼓掌声、隆隆的飞机声交织在一起,学生在观看隆重而盛大的典礼时,不仅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还激发了学生热爱领袖之情,真是一举两得,这节课我切实体会到了多媒体教学变难为易的神奇之处。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她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习“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部分时,要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画面的内在美真是件难事。课上我先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并说说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画面,再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出示一组由搭石构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图,让学生在图中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学生在描述中就已经理解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成语的意思。配乐朗诵时学生们都沉醉在美的画面中,不用老师多说孩子们在美的画面中已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景美,搭石美,人的心灵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