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境教学,寓教于乐
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一致",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的情境,是"有情之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世界.
多媒体技术优化了学前儿童园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创新氛围。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环境,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幻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前儿童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前儿童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使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情。
数学“认识时钟”一课中,主要是让学前儿童掌握时、分针之间的运转特点和相互关系。运用多媒体动态、逼真的模拟,使此部分教学内容跃然于屏幕上,抽象概念形象化,清楚、准确地表现出时、分针的运转情况。通过学前儿童电脑显示的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向,在清晰、动感的画面中帮助学前儿童发展规律,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学前儿童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重新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渴望创新,才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教师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不仅能为学前儿童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培养学前儿童的认知兴趣,还能够创造出崭新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景象,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精神。兴趣越浓,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越集中,观察越仔细,反应越清晰,记忆力越强,思维越积极,创新意识更易激发。如在“认识长方体”的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播放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前儿童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帮助学前儿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然后再通过面、棱的移动与拼合等一系列演示,帮助学前儿童认识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的规律。通过这一清晰、动感的画面展示,学前儿童轻松愉快地感知了长方体的特征。
建立平等、宽松、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中对学前儿童进行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融为一体。使学前儿童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让学前儿童愉快、自然、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多媒体技术优化了学前儿童园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创新氛围。例如:在语言活动故事《小猪盖房子》的教学中,我先按顺序演示上半部,猪妈妈告诉三只小猪要可以用什么材料来盖房子后,要它们各自去盖三间房子。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各用稻草、木头和砖头来盖房子,以及大灰狼要来撞房子吃小猪为止。然后引导学前儿童讨论哪间房子最结实?大灰狼撞稻草房、木头房、砖头房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其发挥了声像逼真、画面动人的功能,调动了学前儿童多种感官,拉进了学前儿童与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距离。让学前儿童与小动物们产生共鸣,使学前儿童溶入故事情节。以此来激起学前儿童帮助小动物的热情。因而在讨论中,学前儿童纷纷举手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还争执的面红耳赤,使课堂使氛变得十分活跃。当大家意见统一时,学前儿童会心的微笑。在学前儿童讨论后,师再播放故事的下半部,让学前儿童在看听中自己的到答案。从此例中,可见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个学前儿童。给每个学前儿童充分表达意见大胆提问的机会,说错了也没关系。才能保护和增强学前儿童稚嫩的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