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获奖论文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2:2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优秀获奖论文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已悄然走进语文课堂,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优势体现在: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写作素养,激发写作热情;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感;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优势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已悄然走进语文课堂,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本人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的严格把关入选的,相当一部分入选内容是多年的优秀传统篇目,这些作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但也有一些离少年儿童各自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现实有较大出入,这时候,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不足。
《翠鸟》一课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由于我们这儿地处西北偏远地区,学生就没有见过翠鸟,对翠鸟的外形,生活习性一片空白。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事先下载了许多有关翠鸟的图片和影音资料,课堂上,影片中翠鸟那明艳动人的羽毛,清脆婉转的叫声,轻盈敏捷的动作深深抓住了同学们的视线,大家耳听、眼看、脑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这个大自然的小精灵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让学生说说各自观察到的翠鸟,大家纷纷发言,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多么机灵的翠鸟,我真想养一只呀。”同学们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图片中翠鸟形象的回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索溪峪的野》一文,紧紧抓住索溪峪的“野”特点,描写了索溪峪的美丽风光与有趣。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索溪峪的无限喜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索溪峪没有感性认识,学生对索溪峪的“情”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到索溪峪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顿时,同学们兴致盎然。我告诉大家,今天老师请客让大家坐飞机,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来到了索溪峪,同学们睁开眼睛欣赏美景,大屏幕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索溪峪的美景一一呈现,同学们置身于“美景”中,显得异常兴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这些优美的多媒体课件,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美丽神奇的风光,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想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2:20:27 | 只看该作者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形成学习的动机,尤为重要。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藏高原、青藏铁路、青海湖的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到”青藏高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及感受,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声情并茂的朗读相得益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青海湖那美丽富饶、水天相接的景象和作者热爱青海湖、对青海湖流连忘返的深情,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受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观察事物不够全面,对问题的把握不能从整体考虑;其次,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难表现或难以表达清晰.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在《捞铁牛》一课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幻灯片,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捞铁牛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铁牛是怎么捞起来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四、培养写作素养,激发写作热情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写作内容是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如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写作教学便能呈现开放性、交互性和技术性。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多媒体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学生耳闻目睹这些“真实情境”,很容易产生兴趣,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网络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名山大川、日月星辰可尽收眼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有了创作的激情,写作便成功了一半。同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学生不再因创作资源狭窄而困惑,他们在写作素材的检索、收集中拥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子资源库,传统封闭、孤立的课堂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写作资源不再贫乏。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信息技术的培养,如检索、下载、收集、整理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2:20:31 | 只看该作者

   五、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可以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等辅助资料,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不但能正确地理解课文,而且能很好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训练朗读的语气,节奏等等。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就更好了,学生通过看画面还激发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后,读得会更加入情入境。如执教《青海湖啊,梦幻般的青海湖》,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对青海湖的美作了详尽的描写,读来让人回肠荡气,留恋往返。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青海湖的美,教师事先搜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观看。在辽阔高远的画面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青海湖那一抹抹深深浅浅的蓝是那么吸引人,感受到青海湖的草滩是那么碧绿,是那么生机勃勃,感受到青海湖里那色彩斑斓的鸟儿的美丽。在画面的感染下,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再读到课文中如诗如画的美景,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在美丽的青海湖边,为她质朴的美、自然的美、粗犷的美而陶醉,而感动。在这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心里自然升腾起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
可以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上。可为教师备课节省时间,提供教学便利。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师生上网自由搜集素材提供方便,教师不用自己制作课件,可增加教师钻研教法、学生学法的时间。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像《詹天佑》一文“开凿隧道”一段,我在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显示“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并节省了时间。我在讲解“人”行线路的时候,看到孩子们一脸的困惑,我用Flash动画演示了一遍火车怎样借助詹天佑设计的线路爬上陡坡,孩子们茅塞顿开。这堂课下来孩子们收获多多,我也感触多多。多亏有信息技术,它能变静为动,变难为易。
总之,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变枯燥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实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之目的,有利于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网络知识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0: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