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6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浮力》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浮力》教学设计
湖北省安陆市开发区三0九小学   殷燕平
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浮力》一课。
教材分析:
《浮力》一课,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章《常见的力》第15课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浮力这一课前,已经学习了“力的现象”,“重力”,“大气压力”,“弹力”。相对来说,浮力这一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展示得比较简单,只提供了2个实验活动。教材让教师能够很灵活地处理,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有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同时,结合生活情境积极思考并提出疑问,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设计思想: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要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中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并将学习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学习研究方案,通过探究实验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水的浮力现象。
2、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提出沉浮猜想,用实验验证。
3、了解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开动思维,有所创新,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让学生动手,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感受生活中的科学及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益处。
教学重点:
能动手实验证明水中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原因。
教学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浮力的有关知识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相关实验活动, 并示范指导,通过小组协作质疑研究了解浮力的现象。
实验用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9:15 | 只看该作者

1、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乒乓球、铁钉、小玻璃瓶、木板、橡皮、铁块、石块、弹簧秤等
3、多媒体视频、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
1、学生观看视频:几个小朋友利用水的浮力取出掉进洞里的皮球。
2、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利用了什么方法吗?
(是用了水的浮力)
3、大家想了解浮力的有关知识吗?请大家打开书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浮力》,其中就有我们要探讨的奥秘。(板书:浮力)
  【教师用生活中的情景导入,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与前面的内容相关联,复习了旧知,也顺利导入新课。】
4、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科学的方法,今天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学习新课呢?
5、让学生发言。(观察、实验、观察、讨论、上网找资料、请教老师……)
教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们今天主要用实验来进行研究浮力。
二、激发想象,实验验证。
(一)联系生活,了解沉浮
1、观察一下我们准备的实验用品,有哪些物品 ?(乒乓球 ……)
2、那大家猜一猜,如果把这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呢?(有浮有沉)
3、联系生活,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小组代表交流,明确上浮物体达成共识。
5、引导质疑:有不同的猜想吗?
6、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需要把它们放进水里,认真观察,看结果怎样,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入实验表格。(教师巡堂指导)
7、交流实验的结果。
①猜想与验证结果一样。
生:上浮的物品有……下沉的物品有……
②有不一样的结果吗?学生……
③那么你从实验中弄懂了什么?(物体放在水中,有浮有沉。)
8、教师小结:同学们,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趣味、挺好玩、很喜欢、很容易……
你发现了浮力了吗?(浮起来的东西就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9:2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猜测,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并小组实验验证,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生活感知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为下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深刻领悟
1、老师:我从刚才的实验中,选出一些大家证明会浮的物体放在水中,按一按,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分组动手试一试,相互交流感受,并讨论一下。
2、师生交流。
3、教师顺势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大家都觉得水里好像有什么,其实是一种力 ——(浮力)。
【教师的引导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在试一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师生交流给了学生质疑、探究、讨论的学习空间,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学生发言时,教师微笑鼓励,尊重学生,引导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同时及时评价,多给学生表扬,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4、按乒乓球的感觉跟按空玻璃瓶一样吗?(请一两个同学来说。)
生:一样,都把手向上托。
你们真细心,说得对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回答)
5、对,当我们往下按的时候,它就……(向上托)所以,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向上。
生:竖直向上。
师板书:浮力,竖直向上的力
6、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想让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可以用什么物品来做这个实验呢? (播放多媒体)
生观看:一个小朋友在竹排上玩耍、同学们在游泳池中玩皮球……
【教师因势利导激活学生思维,既深化学生的对浮力的认识,又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突破难点,让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深刻的了解。】
7、让学生说,感受这些物体向上托的力很大。
8、这与什么有关呢?
生:它比乒乓球、泡沫塑料还要大。
9、师: 物品的体积越大,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 视频: 一艘小木船与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的情景。
11、 你有什么感受?  
12、  师小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水中的竹排、皮球学生较为熟悉,及至大海中的木船与万吨巨轮,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刻感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润物无声突破了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9:26 | 只看该作者

(三)再次质疑,升华拓展
1、师:现在我们知道浮起来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沉下去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留给学生思考争论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真相到底如何,试验揭晓。
3、师:同学们一起读课本上的实验要求:“用测力计测量……”
教师强调:大家做的时候一定要密切注意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把你测量的结果写下来,填入表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师生交流。
5、是什么力量使物体在水中变轻了?(浮力)
6、石头为什么还要沉下去?同学们有没有在实验中发现这一点?
7、老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导学生再做一次。(学生做完实验再回答)
【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的实验更严谨,同时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
8、教师小结。
9、拓展延伸:石头虽小,但它的重量比它受到的浮力大,所以下沉。 轮船虽大,但它的重量比它受到的浮力小,所以上浮。
【在引导学生理解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后,拓展延伸比较石头与轮船的浮力,让学生联系实际,将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问,达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三、 引导回顾,建立体系
1、现在我们回头想象,刚才的三个实验里,同学学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使用白板聚光灯功能强调板书内容。
四、课外延伸,激发创新
1、多媒体:曹冲称象 、韩国“岁月号”救援情景
2、大家看完这段录像,想对老师说什么?
3、教师评价和总结:大家看完这这两段视频,对浮力的了解更深了。从古到今我们在生活中都运动浮力为我们服务。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大家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就能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水的危害,现在是夏季,尤其要注意防范溺水事故发生。万一不幸落入水中,利用浮力的有关知识采取自护自救,保障人生安全。
教学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浮力的体验,如乒乓球能漂浮在水面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氢气球在空中能上升是受到空气的浮力,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是不同的等。这些体验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证明,只凭学生浅显的感知,形成了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观念的形成又会成为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思维障碍。
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浮力的猜想验证中。明确学生生活中正确的认知,更正错误的感知,并逐步培养学生认识新事物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浮力与它们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体积越小浮力越小,并让学生对浮力建立一个初步的认知体系。通过古今运用浮力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就一定能够有所创新,让科学为生活生产服务。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纵观整节课, 课堂都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做到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证明猜想,从而来体验科学。因此,《浮力》这一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猜想、动手、验证,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最佳。
最后的安全教育话语不多,但实则颇有深意。一是关注学生安全的重要保证,二是让学生利用水的浮力知识,把科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凸显科学的力量。
同时,这堂课中也让我看到了许多不足。科学实验的结果很重要,但实验的感知过程更重要。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感知浮力,但因缺乏经验,只重视了实验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填写实验结果记录单来代替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感知,抹杀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充分感知和分析的过程,因而结果并不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8: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