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用技术学科(必修模块1、2)
(1)教学设计:对自己的教学流程进行描述、尤其是对课堂用的素材如何使用的进行说明,方便浏览者了解设计者的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教学课件:体现了利用课件如何辅助教学的,以及课堂素材如何呈现给学生的。
(3)课堂素材:教师将自己课堂使用的素材(图片、视频、动画等)共享出来,方便了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工作,减轻了工作量,使教师能有更多时间专注教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4)论文: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共享出来,方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从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受益,在研究过程中,随着平台的逐步成型以及我们积累的一些经验,我们已经开始在本校其他学科中对资源平台进行了推广。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专门为我们召开了资源平台的推广交流会,会上不仅有全体研究人员,而且学校的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各学科的教师代表都参加了进来。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他学科教师代表也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由此使我们的资源平台向着推广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随后学校又利用校本研修时间,我们又进行了面向全体一线教师的资源平台使用培训。到现在为止,利用我们的资源平台已经有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物理、地理、化学8个学科完成了教师已有资源的上传工作,并在尝试使用过程中。我们将以上8个学科和我们研究的两个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10个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汇总,建立了本校的“教学资源网站”。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探索着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过去我们的校本教研就是“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的形式,主要内容就是传达相关文件、公布学期教研计划、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展示一下自己上课将要使用的资源,如果其他老师觉得好的话,也会直接拷走,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这样的所谓“资源共享”,一学期也就只有几次,大部分时间老师们都是各忙各的,自己整理的教学资源基本上都是为我所用,一节课结束了,资源也就被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发挥其最大功能,利用率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利用资源平台,尝试探索新的校本教研模式,将传统的“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的模式推向了开放式的教研模式。
课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资源平台上其他教师上传的资源,也可以将自己整理的资源进行上传供其他教师借鉴,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备课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备课问题。资源既可以是图片、视频、声音、动画这些学生学习用资源,也可以是专门授权给管理员和教师用户浏览的教学设计、课件、相关上级文件等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反映自己的课堂资源使用情况,其他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了解资源使用效果,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找出差距,寻找不足,深入思考,找出最佳教学模式。在浏览其他教师上传的资源,尤其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针对教学情况产生一些疑问,这时大家带着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这种校本教研模式更加开放了,教研内容更有针对性,也更实际了。大家畅所欲言,从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经过完善,使上传的资源最优化,既符合学生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形成高效校本教研模式。在区教研活动中,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模式还与全区同学科教师进行了分享、交流。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增强了教师主动开发教材的意识,进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资源平台的搭建、资源的整理上传、校本教研模式的改变,我们在各类专业竞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各类奖项共计23个,其中国家级奖项2个,市级奖项12个,区级奖项9个;三位教师五次在区级活动中做经验交流。两位老师在区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总结
我们的校本资源平台的开发、管理与应用的研究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两年来我们确实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个人专业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课堂高效教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资源的有效共享不仅减轻了教师备课工作量,而且这些通过集体智慧优化出来的资源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资源虽然按部就班地上传到平台了,在平台使用过程中,我们也改进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技术人员能力有限,所以仍存在着目前需急待解决的新问题,平台的一些功能还需完善、补充。今后我们将通过学习交流,使资源平台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