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案例 一次“用教材教”的成功体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20:4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标》指出: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七色光》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能量表现形式的内容范畴,分为两课时教学,通过前三课《光怎样行进》、《照镜子》和《玩放大镜》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本课教学第一课时,希望通过对相关实验的观察分析,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及光与色彩的关系,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案例再现:

师:你们见过彩虹吗?你给对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吗?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彩虹吧!(放课件)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见解吗?

(教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彩虹到底是怎样的?促使学生认真观察,从内心迫不及待想表述自己的观点。)

生:彩虹弯弯的,象一座拱桥。

生:彩虹有七种颜色,很美丽。

生:我知道彩虹颜色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师:(出示彩虹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七色,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教师马上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

师:大家想一下,彩虹这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和什么有关?

生:有太阳就有彩虹。

生:现在,为什么看不到彩虹。

生:要下雨后才会出现彩虹。

生:不对,要下过雨后,太阳出来时,才会有彩虹出现。

生:彩虹的出现和雨、太阳有关系。

(老师微笑不语。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讲和听的过程中,讲的同学会因为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而充满自信,听的同学会在听的基础上 , 接受启发而迸发出新的见解。)

师:噢,彩虹的形成和水、太阳是有关系吗?等会儿我们来验证下。

师:哪你们猜猜七色是藏在水里,还是藏在阳光中呢?

生:藏在水里。

生:我说藏在阳光中。

生:不对,我认为藏在水里和阳光中。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多在什么时候发生?

生:夏天下了大雨后,太阳出来时就可以见到彩虹。

师:让我们用我们自己准备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怎样才能见到彩虹的现象,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吧。

此时,各探究小组纷纷效仿教科书上的做法,采用将平面镜斜放在脸盆里,并用硬物支住。然后投放在白色卡纸上,可是由于方法不得当,总是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大家都很着急,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的探究机会,让他们在探究中去发现科学现象,体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我没有急于去帮助他们,就让他们继续探究下去。

这时,其中一个小组改变了做法,不再是斜放平面镜,而是将盛水的脸盆面对太阳斜放然后将平面镜自然放入盆中,这时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了教室的顶棚上。“啊,多么清晰的彩虹呀!”同学们纷纷大叫起来,“我们也试试吧!”于是大家纷纷效仿,顿时,顶棚上、墙面上,一道道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彩虹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家欣赏着、赞叹着,美丽的彩虹就这样制造出来了……

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从孩子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合理定位,组织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之间的区别。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如本课中学生能积极地探寻制造彩虹的最佳方案,并成功地制造出了一道道彩虹来。《标准》组负责人郝京华教授是这样论述《科学》教材的:“我们所说教材是一种大教材观,不仅仅是一本学生用书。教材是一个系统工作,是一个工具包,它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手册、配套的工具箱和相关的光盘录像等一系列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习资料。”路培琦老师也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如: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我们就结合学校有大片垂柳,而且学校的种植园内也扦插了许多,引领学生实地观察后,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扦插技巧,就剪来柳枝,分发给他们回家扦插,结果一个月后,学生们带来了一盆盆鲜活水灵的垂柳盆景,至今还摆在教室里。如果我们完全按教材中的办法,哪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标准》提出了这样一条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学过程也不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堂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所以我们应该不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使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妙趣横生。

2.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科学课教师,应当把教材的运用上升到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明确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要想教好书,必须首先形成积极主动的课程意识,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开发和利用中来。如:学习了《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中“这些天然食品安全吗”一段后,学生了解了自然环境出现的严重问题,获得了间接的书本知识。教师如果能树立积极的课程意识,布置学生了解龙王河(流经赣榆金山镇的河流,被上游污水严重污染)的水污染情况,让学生实地采集水样,拍摄照片,然后分析考察活动,正是对教材内容非常有益的补充,一定会收到比单纯“教教材”好得多的效果。

3.教师在制定了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后,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可以对教材的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应独具匠心:由于科学课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通盘考虑,应把教案上静止的教学内容、环节,进行有机的协调,融会贯通,使之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这条主线展开。例如,《斜坡的启示》一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若干个小木块、长短不一的木板、测力计等实验材料,让学生研究斜面坡度对小车拉力的影响,于是学生用有结构的材料尝试着搭不同的斜面,并记录每一次实验数据,再加以分析。如果完全照搬教材,让学生对照课本做斜面实验,或干脆帮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法步骤:垫一块木板如何,垫两块木板如何……垫三块木板……这样“教教材”,学生便完全失去了探究斜面省力情况的主动性,失去了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科学课的三维培养目标也势必落空。

4.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因此,教学中要不拘泥于课本,做好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引领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把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中,让教学内容更具体、更鲜活。校内的实验室、图书室。生物养殖角;校外的家庭、工厂、农村及广阔的大自然都是科学探究的场所,成为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财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如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不一定以课本上提供的宝石花、胡萝卜、菊花等植物的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引领学生到本校的生物养殖角或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采集更多的植物,像芹菜、韭菜、杨树、柳树、狗尾草等各种野草都可以采集来作为实践对象。再如学习《铁钉生锈了》,课前安排学生在家中找出生锈的金属制品,观察生锈物品表面的特点,并与家长合作,调查防锈的方法,并把调查结果带回课堂交流。这样做以后学生的认识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圣经”,盲目遵循教材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处处紧扣教材的做法,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研制者。面对思想、感情、智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进程,灵活的利用教材,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和教材体系,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8: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