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趣味化情境。
同时,信息技术特别针对小学生有效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认知特点,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趣味化情境。促进学生实现注意力的分配。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在实际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把某一阶段流行的动画形象,例如“机器猫”、“喜羊羊”等引入教学。目的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趣味化情境需要“趣味化情境素材”。“趣味化情境素材”的选择要适合教学主题,不能喧宾夺主。笔者曾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中设计“孙悟空过关”的口算情境,在过关后获得4个西瓜,紧密的和后面的“猪八戒分西瓜”的主题图故事联系起来。引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使得教学环节紧扣,教学内容过渡自然。学生在有趣的动画形象吸引下顺利完成学习。
其次,“趣味化情境素材”的选择要切合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ppt课件首先呈现“喜羊羊”经典的思考动作图片,学生的眼睛立刻闪现兴奋的眼光。教师及时设问:“请大家像喜羊羊一样思考一个问题。”接着,呈现“《喜羊羊和灰太狼》播放时间是18时30分开始,19时45分结束。”思考: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两个时刻。在这次情境的创设中,“兴趣点”是学生对《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的喜爱。 “知识点”就是动画的播放时间作为素材整合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
情境相对于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低段学龄的学生。记得有专家曾经说过,对于低龄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习。”对此,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表示深深认同。
可以说,无论是低段的小学生,还是高段的小学生,在玩中学的意义都很重要。而游戏需要一定的情境背景,虽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在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并且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笔者就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中设计了“青蛙过河”的基本笔算练习题,“数学小法官”的判断题练习,“数学小博士”的改错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练习,增加了练习密度。把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放”出来。并且,信息技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题型,满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趣味化的练习能够维持学生有效注意力的维持,提高教学效率。
二、依托信息技术的情境化,从情境深层本质角度观察,要关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
(一)“教学无时无刻不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