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新课标,新理念”小学数学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1:4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新课标,新理念”小学数学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盐池县城一小    赵金平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为理论依据的。多媒体教学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为目的以“教育具有发展与挑选两种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发展”为理论依据。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    兴趣   自主  思维   意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也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为火焰一样,产生独立思考。”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情境。所以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用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会真实形象地出现画面,学生会产生急切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用简单几句话引起学生对公式产生的历程的关注与思考,“经历漫长岁月的探究,人类创造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此后较快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由此证明古代数学家们从长方形面积公式中得到了启示。”教师简短的富有暗示的导语,让儿童感悟人类对这两个几何面积公式探究的历程。接着让全体学生担当角色,把学生进一步带到产生公式的模拟的社会情境中:“有一位老爷爷的屋后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多媒体出示画面),老爷爷很想知道这块地究竟有多大?现在就请你们做 “小小数学家”,看看你们这些“小小数学家 ”能不能想出办法来计算它的面积?”如此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生产的需要,对数学与应用的关系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于是在课堂上可以看到这些“小小数学家”他们拿着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摆弄着、切割着,他们专心思考、小声议论,大胆猜想……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一时间被生动的情境激活了,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是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又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新课伊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课件演示:星期天,小红和小强在草地上跑步,小红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强沿着圆形路线跑。小红和小强谁跑得长些?通过课件生动地演示了周长的概念,突出了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为后面继续教学“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做策略上的铺垫,学生迫切想知道谁跑的路程长些,一时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热情高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1:43:45 | 只看该作者

二、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我们只有将一些数学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才能做到既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如教“9加2”的加法时,将教材的情境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组讲座怎样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大多数同学说有11个皮球。老师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有的学生说:“盒里盒外一共有11个”;有的学生说:“我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学生说:“我是接着盒子里9个数的”;有的学生说:“我是把盒子填满,再加上外面1个。”从而揭示出:1、点数法;2、接数法;3、凑十法。然后让同桌说说,哪种方法算得快,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用“凑十法”算出9+2=11的道理,我用课件演示,将盒外的2个皮球分成1和1,然后让其中1个飞入盒中将其凑成十,一眼看出是11。在学生学习后面的例题时,学生主动运用“凑十法” 快速口算得数,还有些学生看着板书发现和的个位总比第二个数少1。初步体会到了发现数学方法的奇妙与有趣。
三、分析几何知识、挑战数学思维
每当教学一些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时,在新的数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总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或拼或剪或实验,动手实践很好,但一板一眼地跟着教师指挥推导出图形的面积或体积的公式,形式上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其实是被动的。老师忽视了比获得计算公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科学探究的方法。能把多媒体演示和动手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圆锥体积”时,由多媒体分别显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什么形状。在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基础上,电脑作旋转演示验证。一方面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有关圆锥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很好的“猜想”学习的情景,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猜测,这比起盲目的乱猜,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同时,种种不同的猜想结果以激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又如学习组合图形面积时,老师总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可传统的黑板、粉笔往往将一个图形堆积上不同颜色的面、线条,等讲完了,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分割、添补如坠雾里。运用多媒体可灵活分割、平移、添补等,将图形分析个清晰、透彻,使事先没有想到的同学也会恍然大悟。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人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创新,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而小学教学中算理、法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因此教师要巧妙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求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学生通过自学研讨,发现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包含12和18的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所以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2×3=6。但许多同学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追问:为什么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质因数?教师这一追问,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堵塞,不知所措。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闪动12和18的公有质因数2、3,去掉一个公有质因数3。是不是能得到最大公约数?学生的思维畅通,剩下的2虽然是12和18的公约数,但不是最大公约数。这时学生顿悟到少一个公有质因数不行,多一个独有质因数也不行。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另辟蹊径,发现新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1:43:49 | 只看该作者

五、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只要一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且通过颜色的对比,字体的变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是组织练习的最佳手段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体现练习的趣味性,我们把练习设计为“闯三关”、“打擂台”、“过五关斩六将”等。每做一个练习,让电脑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正误的判断。在判断的形式上讲究多样性和趣味性,如跳出小动物来评价,用声音来评价等,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练习课时,如果不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及方法,学生会感到很单调,缺乏新鲜感。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富有故事情节的课件:小刺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玩,刺猬妈妈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找食物,今天妈妈在不远处放了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只要你沿着算式的正确答案走就能找到。”(多媒体出示题目)“啊,这么难,谁来帮帮我?”学生们忍不住说:“我来帮你。”教师不失时机地发下练习纸,学生做在练习纸上,兴趣盎然地巩固了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让学生从小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进行学习的手段,有利于培养他们适应和建设信息社会的需要和兴趣。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上,恰当运用自己巧妙制作的课件,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