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很多同学都找到了方法,把图中的突出的部分剪下来,拼到凹进去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图形的面积相等,这样,问题就解决了。然后,我用动态效果展现给学生,图1的拼法如下:
图2的拼法如下:
或者用另外一种方法,拼法如下:
这时,我再总结:“其实把一个图形的一部分剪下来,再拼成一个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的方法,在数学中叫“割补法”,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图形的面积是一样的。下面,大家用这种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我们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当我出示一个平行四形:
大家的思维马上就打开了,同学们立即动手去把手上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开刀”,而且很多同学都成功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另我感到惊奇的是,大家的方法是多样的。看来,用动态的效果直接展现给学生,比起老师直接讲授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印象深刻。
三、 动态效果能更好地呈现图形的新旧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的知识基础。利用动态效果,把新旧知识的联系,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梯形的面积的时候,我先用课件演示梯形变成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到:前三个梯形从左到又越来越接近三角形。有的同学观察到:三角形可不可以看作是上底是0的梯形?
这时,我说:“那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上底是0的梯形,那我们可以尝试用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方法,去推导梯形的面积,大家动手试一试吧!”因为前面已经学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学过用割补法把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大家把这两个方法用在梯形上: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沿着梯形的高的中点把梯形剪成上下两个梯形,成功地把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后,同学们很快就推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把三角形看成上底是0的梯形代入公式,验证我们的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三角形的面积=(0+下底)×高÷2
得出三角形的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