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视觉化的教学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1:3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视觉化的教学价值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音乐学科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深刻改变着教育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融合,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创新中需要解决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寻找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有效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动态性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本文从音乐视觉化的角度,以音乐、视觉、教学三者的交融重叠之处为出发点,思考音乐视觉化在信息化新媒体时代潜在的巨大教育价值,启发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崭新的思路来思考、改革和发展音乐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视觉化;教学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便捷、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音乐视觉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音乐不再局限于给人们听觉上的满足,同时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音乐视觉化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和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理解音乐的魅力。
一、信息化多媒体时代音乐的视觉化传播
嵇康《琴赋》中写道:“状若崇山,又像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由琴声联想到汤汤的流水和巍峨的高山,古人体验音乐不只是听觉元素,还包含丰富的视觉元素。信息时代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特点更加明显,姚杰在其论文《从新民乐的走势看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中对音乐视觉化传播定义道:“以音乐为中心,以普通大众为对象,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一种在视觉上给予音乐阐述的传播活动。”[1]音乐借助视觉元素,给欣赏者以全面视听的动态立体感受,在视听融合的双重感官冲击下,音乐欣赏者获得比原来纯听觉音乐更为深刻和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音乐为何呈现视觉化传播的特点?一是科学技术的支持,音乐传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人类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的日益普及,使得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有了技术与物质支持。二是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视觉与听觉元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够大大加强艺术感染力,使音乐欣赏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有研究数据表明:在信息吸收率方面,视觉为83%,听觉为11%;注意力集中程度方面,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保持力(三天以上),视觉为20%,听学为10%,视听结合为68%。[2]人体约有400万条不断向神经中枢传递信号的神经纤维,视神经纤维占其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人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主要依靠的感觉器官是眼睛,视觉反映迅速、清晰、准确,声音辅助视觉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愿意通过较多的视觉体验,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消费”音乐,达到娱乐放松或者理解音乐的目的。三是对音乐本源的回归。《诗大序》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的早期形态本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音乐逐渐独立为听觉艺术。当代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是对音乐本源的回归,只不过融入了更多现代科技元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1:37:04 | 只看该作者

二、音乐视觉化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美国艺术教育家霍斯曼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也提出:“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3]将音乐视觉化运用于教学,集文、图、声、画于一体,与以前“一张嘴一架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音乐视觉化运用于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对音乐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传统的音乐教学已不能适应受到现代新媒体强烈冲击的学生,他们不再满足单纯的听觉刺激,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官刺激,音乐的视觉化表达,图像和声音结合,使音乐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聆听《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图片或影视资料,让学生从历史画面、铿锵旋律中,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黄河磅礴如虹的气势和中国人民“为抗战发出怒吼”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综合其他学科,拓展运用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4]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俗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扩展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视野。如欣赏民歌音乐,各民族有着不相同的风俗、语言、服饰、舞蹈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民族音乐中,教师用语言讲解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挑选出的相关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将民族服饰、舞蹈等展现出来,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让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悟加深。如欣赏《彝族舞曲》时,把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做成课件,让学生感受音乐浓郁的民族特点,学生对乐曲内容与乐曲表达的情感也就自然明白了,学生不仅感受到乐曲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而且初步了解到绚丽多彩的彝家文化。
(三)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使原本被视为棘手的重点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及浅,变得通俗易懂。如在欣赏《游击队歌》时,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学生一般难以体会歌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影片中截取了游击队战士在深山密林、芦苇丛中,或在平原铁道线上机智勇敢、神出鬼没地与敌人战斗的有关画面,音视频同步播放。学生好像化身游击战士,在力度突然变弱时紧张地屏息凝视,在力度加强、情绪欢快时愉快地手舞足蹈。不知不觉中,学生在心中留下了游击队员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象,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体会到了歌曲音域集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等特点,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1:37:09 | 只看该作者

(四)增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黑板上或大歌单上抄出歌谱、歌词等,费时耗力。使用多媒体软件制造出集声音、图像、文字、乐谱、动画、视频为一体的课件,将音乐知识与情感可视化,知识点清晰又规范,既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又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如欣赏《十送红军》时,可以把相关的节奏、发声练习都做进课件。虽然教学内容增加很多,但学生在课堂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将音乐视觉化用于教学,可以融声汇色,拓展审美视野;设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等,既增加了教学容量,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但是,在教学中必须特别注意适时适度使用、多种感官刺激转换、注重师生互动等,以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三、音乐视觉化在教学中的局限性
任何教育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结合信息技术运用音乐视觉化传播理论教学,并不是抛弃一切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目前看来,信息技术还只是一种工具,是辅助音乐学科教学的,并不能完全代替音乐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论从音乐的传播角度来说还是从音乐素质教育来说,运用视觉化传播,强调视觉刺激,对教学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弱化了思想深度。黑格尔认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桥梁,是人们心灵碰撞的原动力。视觉化资源的使用虽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但它不能充分挖掘音乐的主题内涵,降低了音乐的思想深度,使人们容易忽略音乐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视觉的浅层次刺激。人们可以省去深度思考,轻松的获得视听信息,这无疑是对音乐审美能力的严重摧残。二是缺乏情感交流。当视觉化元素过多地进入音乐课堂后,教师更关心的是视觉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重力,而不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音乐课上,少了范唱、少了讲解、少了伴奏、少了提问,学生们不学唱歌、不学识谱、不学乐器,课堂成为多媒体孤独寂寞的表演。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情感交流,音乐变得乏味无趣。三是扼杀想象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仅仅是曲名、作家、乐器和声音。这些简洁的信息为学生搭建了一片广袤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可以肆意地展开联想,抒发情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视觉元素的介入,使音乐的重心偏移,听觉有时甚至变得可有可无,音乐欣赏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极大地限制了音乐本身的想象空间,丧失了音乐应有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1:37:13 | 只看该作者

四、结束语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对学科知识的时代发展有深刻领会,才有可能把学生领入学门,才有可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周宪提出:视觉性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因素。当代生活或文化中方方面面都要求某种程度的视觉性和视觉效果,无处不在的视觉化扫荡了一切领域和传统规则,把可视性凸现出来。无论什么,只有充分吸引人们的视线,才具有强大的力量或权力。这也许就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深义所在。广泛的视觉化不但把隐而不现的事物形态呈现出来,而且深刻地改变了许多文化活动的形态本身。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音乐了。在传统的美学分类中,音乐原本只属于听觉的艺术,然而今天,音乐却悄悄地改变了自己的属性,越来越依赖于听觉之外的视觉要素了。[5]通过立体、形象、视听结合的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歌曲的演唱、演奏、聆听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1: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