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用网络,让科学课堂走向有效和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3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利用网络,让科学课堂走向有效和精彩
摘要:网络,以其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资源共享的优点,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更有助于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学生建立自己的虚拟社区,设立自己的学习论坛。这样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不仅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还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使科学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和精彩。
关键词:补充;解惑;延伸;拓宽视野;知识建构;有效和精彩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网络,以其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资源共享的优点,解决了拓宽视野的素材的来源问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更有助于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和精彩。
一、网络信息,拓宽视野,可以使科学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和精彩
(一) 时空差距处进行补充
科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中,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着悬殊的时空差距。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利用网络,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把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适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恐龙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敬畏和神秘感,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无尽的谜团……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灭绝等,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为此,在教学《消失了的恐龙》一课时,我选择了《自然密码》中的专题节目《与恐龙同行》,从中选择了相关的几集:《新血》、《巨龙时代》、《恐龙的灭绝》等,并将关键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恐龙的庞大、恐龙的力量,目睹恐龙在地球上的辉煌时代;让学生了解恐龙的诞生,恐龙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和无奈,最终从这个地球上消失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实现自身经验和网络信息的交融,在不断碰撞与同化的过程中加深对恐龙的认识,对进化的理解。
(二)一知半解处进行解惑
借助网络,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
古往今来,月亮牵挂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随着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位置的变化,我们看到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月相的形成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和体会,为此,我从网上找到了《月相形成示意视频》、《月相变化》,生动形象,简明有趣,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化虚拟的网络为真实的课堂,以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视听材料,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来弥补学生的学习弱点,突破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39:47 | 只看该作者

(三)        兴趣盎然时进行延伸
科学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参考书等资料,那么教学的容量是相当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网络,可以搜集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它一旦和教科书、参考书、教师自建的资料信息库有机结合起来,便能大幅度地提高科学教学的容量。
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展空间实验,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既可满足他们对探索太空的渴求,也可以给他们以宏观世界的启迪,从而认识到宇宙不是虚无缥缈的,宇宙是物质的,宇宙是运动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世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探索宇宙》单元,我安排学生观看了“美国阿波罗十一号登月”惊险而精彩的过程,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关于“银河系”的讲座等等,从课本以外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大大拓宽了视野。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猜想在地球以外的茫茫宇宙可能有类似甚至超过人类智慧的生物存在。相信学生也非常关心地球外是否有外星生命这一问题,为了揭开“外星人”神秘的面纱,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外星人之谜揭秘》的视频,学生们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到精彩刺激的情节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选取一些与教材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的视频信息,让学生有更多的吐故纳新的机会,如果经常开展与课文内容融为一体的延伸性学习,学生必将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之双重功效。
二、网络平台,师生互动,可以使科学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和精彩
(一)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科学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应该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拓宽学生研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课堂教学以“信息发布会的”的形式展开,这样的教学活动能给全体学生带来欢乐,感受解决问题时的乐趣,使科学课堂更精彩。
如,六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有利于生存的本领》选择了沙漠环境、草原环境、海洋环境中典型的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生活在这些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的生存本领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认识到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的教学活动以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为主。先提出问题——关于仙人掌和骆驼,你知道些什么?接着找出仙人掌和骆驼的图片,研究仙人掌和骆驼适应于沙漠生活的特点……我发现学生并不积极主动,虽然刚开始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仙人掌和骆驼,你知道些什么?”但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没有查找资料、多方位研究仙人掌、骆驼的机会,使学生感到“被牵着鼻子走”,我感到课堂气氛十分压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39: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的教学,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一种开放的学习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仙人掌、骆驼以及沙漠的资料,收集动物生存本领的资料和图片,并且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课堂上,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资料,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文字、图片,还有视频展现了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简洁、明了、形象,牢牢抓住了台下学生的眼球。这节课,我没有给学生多少约定俗成的东西,给的是对沙漠、骆驼等动植物的研究兴趣的无限发展,学生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获得一点信息,而是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学习方式对学习者本身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放课程,让学生成为创新的探路者
科学课程必须细心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他们探索身边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很感兴趣,对一些珍稀动植物却了解甚少,为了能把学生的知识点引向纵深,在六年级下册《共同的家园》单元教学结束后,我增加一个教学内容《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并借助网络平台展开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还发展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老师把学生的提问综合一下作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1、我国有哪些珍稀动植物?他们各有哪些主要特征、生存状态如何?
    2、这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3、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的?
     然后,学生接受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1、打开所有资料,浏览一遍其中的主要内容。
2、选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仔细阅读资料,包括: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目前的状况等。
3、在收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寻找学习任务中几个问题的答案。
4、在学习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在讨论区进行讨论。
    接着,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汇报学习情况(直接表述、制作幻灯片等),要求语言简炼、生动。
最后,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我们一起来解决。师生利用网络在讨论区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把研究的成果发布在留言板上,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渗透着科学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
传统的学习环境,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然信息量的摄取,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学生建立自己的虚拟社区,设立自己的学习论坛。这样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不仅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还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使科学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和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20: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