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究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2:4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究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代新人。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已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根据新课程理念,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性学科的教学中,探索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双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倡导运用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现如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和足够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尤显不足。本文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这种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优化组织教学实施,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概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有效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
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
以我校和兄弟学校四个年级样本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抽样调查研究,分别对20名教师和100名初中各年级、高一学生针对硬件配置、网络环境、家庭环境、课程开设、师资力量、专业培训、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操作水平、意见建议十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信息化设备为两基迎国检配备充足,老师们觉得不太适应,导致设备使用率不高。
(二)学校都能按照课时标准安排七年到九年级每周2课时的信息技术课(迎国检),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但实际操作中多数课时被占用,课时数没有能够得到保障。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厚,但学校和家长方面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为兼职,有的是班主任兼任,多数是学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相对较强的教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教材培训,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课程无从下手,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表述不够准确。一些没有能力开展的课程被打字和游戏代替。严重存在不按教材上课的现象,不能按时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对本学校和周边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状况,包括学生入校前的信息技术基础及现状、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感兴趣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体验以及学生期待的评价等,还发现以下具有一定代表性问题:
1.教师讲的太多,学生体验的少,关注教的效率而无视学的效率。
2.教师放手学生学,却不知从何收回,课堂热闹却盲目无效。
3.引导学生操作的多而思考的少,关注了技术本身而忽视了技术的价值的探究。
4.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差,他们都喜欢信息技术课,但学生心思不在课堂,热衷于网络,玩游戏。
5.学生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
探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课程理念认识不足,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把握不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乏认识,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备课或备课粗糙现象,课堂教学随意性大,不注重教学方法,操作演示过程随意,降低了课前预设的品质,影响了课堂的生成。二是实践经验不足,面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教材、新方法不知从何下手,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较好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规律。另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成为一个短板,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方法与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以上不少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问题。所以经过几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我和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一样,都经历着一场“从观念到实践的革命”。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学习、探讨后,对于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在观念的层次上都能接受。但手捧着崭新的教材,还是感到无比茫然。如何处理好技术与素养的关系?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如何在实施新课标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材?……我相信这些问题也困扰着每个信息技术教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和反思,体会到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所采用的活动策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这里的“活动环境”,不仅包括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学习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的把握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接下来我们从几个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看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2:41:04 | 只看该作者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有的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讲”,“讲”的越全面、越细致越好。必须承认,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渴望理性思维的初中同学,对一些有深度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但我们不应该忽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思想的指引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模式。但这种学习模式并不是个别的点缀或“做秀”,而是应成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主要手段。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应让教师的活动主导整堂课,而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从而才能达到“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效果。在实践中我在组织学习活动时采用10%回顾,20%讲解,70%学生活动的时间安排,较好的兼顾了“讲”与“学”的关系,收到了良好地教学效果。
(三)合理创设贴近生活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新教材注重建立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情景。如为《信息的搜索》设计课堂活动,以往教师可能提出一些主题如:鲁迅的生平、黄山的景色……,然后让学生依据这些主题学习搜索方法和技巧。首先不说指导这些活动的理念如何,单单就内容而言就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诚然,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但所创设情景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有时代感和实用性强的。我设计了如下的情景:某同学要添置一台 MP4 播放器,正巧他在电视里看到了一款。可由于电视内容放的太快,他对于这款 MP4 的品牌、型号都没有记住,只记得以下特征:“铝合金的外壳、拥有收听 FM 电台的功能、彩色的屏幕、内部装有电池,可以直接利用电脑充电……”,请你帮他搜索这款 MP4 播放器。MP4 播放器是当前初中同学热衷的电子产品,以它为例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情景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被他们接受。
1.任务驱动下进行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从学情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也是新课程提出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而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以任务形式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
(1)“任务”要有趣味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2:41:09 | 只看该作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目标。
(2)“任务”要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
(3)“任务”要有合作性。
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4)“任务”要有生活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特点就是紧密围绕任务展开教学。通过讲→练→学生操作实践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合理采用组内协作帮助体系、组间竞争教学方式,加强沟通能力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这样的帮助体系的创设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课堂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星期为一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尽量不要把一些随堂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2:41:13 | 只看该作者

2.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却只喜欢玩游戏、玩q q ,而不热忠于学习。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了兴趣,或者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1)学生机安装还原卡并采用自动还原的方式;(2)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3)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4)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玩游戏,但前提是先完成学习任务等。
(五)开展第二兴趣课堂,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1.加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使学生能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学习一定阶段后,学生会感觉到学的都是一些跟实际差异比较大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联系不多,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看到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过的各学科的部分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以各学科知识为背景资料,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任务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良好。同时,把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技术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他课程,拓宽了知识面,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累经验,从“技术”的权威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排头兵”。
例如,在“下载信息”的教学教程中,我看到了九年年级语文课中有一篇课文是关于找徐志摩的,徐志摩是海宁人,我就将这堂课设计成让学生来当一回导游,介绍相关海宁名人徐志摩,让同学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外,在网上进行搜索下载关于徐志摩的介绍,并整理好后,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即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徐志摩。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纷纷投入到如何查找资料进行下载的教学中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去了,而且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很贴近,对自己学习很有帮助,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不能再受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我们应该将它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2.抓好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倡导学生参加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丰富中学生学习生活。这个目的一是重在过程,重在参与;二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以“探索与创新”为主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与其它实践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彰显个性的舞台,又为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2:41:17 | 只看该作者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设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将具有更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迈进。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0 19: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