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0: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的应用
荻湖小学   郝秀梅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崛起,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的课堂上,它能向小朋友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孩子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玩中学,比起以前的传统教法,更加事半功倍。
关键词:心理特征  多媒体技术   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天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他们之前的学习都是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就将以学习为主。可是他们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笼统,不够精确。他们有一定的词汇量,但不够丰富。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
二.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得不那么应付自如了。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广泛走进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0:45:15 | 只看该作者

汉语拼音教学,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十分关健的。他们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汉语拼音的学习是这一转折点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学生们进入语文学习遇到的第一个知识点,如何让刚入学的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语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生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这些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增强趣味性,把拼音教学和说普通话及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即要使学生学得愉快,又要使学生学得扎实,提高教学效益,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汉语拼音,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喜欢学习语文,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就弥补了这个缺陷,它不仅能使学生快速地记住汉语拼音,而且能顺利的使用汉语拼音。有了拼音作基础,要认识、了解中国的汉字就简单多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在教学归类识字课《比一比》时,设计了“一匹马和一群马”、“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一只羊和一群羊”、“一支铅笔和一堆铅笔”、“一个西瓜和一堆西瓜”、“一棵白菜和一堆白菜”等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群”是数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会动的物体;“堆”是指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多指无生命不会动的物体。这样学生理解“一群”、“一堆”就比较容易了。
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还可以优化写字教学过程。
1、训练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一年级刚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做到“三个”:眼睛离本子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指离铅笔一寸。尽管老师一个劲儿地说,可孩子们都是当作耳边风的。所以,为了更进一步地规范孩子们的写字姿势,我在指导书写时,播放一些姿势正确的镜头,让他们观察,什么叫作一尺,什么叫作一寸,什么叫做一拳。孩子们自己观察得来的结果,就会特别兴奋地去跟着学,慢慢地就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0:45:18 | 只看该作者

2、进行写字指导。
在传统的写字指导时,经常是教师下蹲,在黑板上板书,而学生或者讲话或者自己已经写起来了,压根不在乎老师在干什么。而多媒体技术大大改善了这一现状。屏幕上将生字的笔顺一笔一划的演示出来,孩子们在空中书空,教师也在一旁讲解比较容易写错的地方,孩子们直观地看着生字地占格,跟着模仿,自然而然把字写好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转化。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优美的诗歌,有有趣的故事,有好看的童话等等利用多媒体,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那么就能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1、多媒体让语文阅读形象直观,直接突破知识难点。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不全面,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需要形象直观的画面帮助理解。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学生在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比喻句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就很形象了。我先在屏幕上显示在蓝蓝的夜空有一轮弯弯的月牙,然后在屏幕左侧又出现一只小船,小船缓缓移动与月儿重合,这一生动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直观。
2、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葡萄沟》时,里面提到了酿制葡萄干需要把它们托运到阴房。但是我们的小孩子无法理解什么叫阴房,这个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直接一张图片,同学们就恍然大悟:哦,这就是阴房啊!学生的生活相对而言是非常狭窄的,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只有老师、书本、还有电视机。所以老师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富有想象力,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库存,素材积累都相当有限,在说话写话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就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引导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曾在《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中说过:“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如果学生眼前有了活生生的情境,有了真切的感受,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句式,就会水到渠成。
在学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时,我并不是单单拿出这三个词,让学生来说话,而是电脑显示一张他们在校园里玩耍的图片,很多小朋友在玩耍: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投篮……孩子们看到了,马上就说出了很棒的句子:校园里,小朋友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乒乓球,大家玩的开心极了!瞧!本来孩子们特别怕这个训练,但多媒体的使用,甚至让他们爱上了说话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借助多媒体精心创设声像并茂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我借助电教媒体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了。他们甚至爱上了口语交际课。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参与,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2: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