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助信息化的多元整合,借助网络,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1.借助信息化整合,在小组学习中提升认知量
例如,我们按照实验的需要,将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班级进行比较试验。其中一个班级沿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即老师事前点播——学生当堂写作——老师课后批改——老师课堂讲评的传统模式;另一个班级则按照生本课堂的要求,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同学,在每个小组中,其中2个同学为A生(成绩较好的同学),2个位B生(即成绩中等的同学),2个为C生(成绩尚待进步的同学),由一A一B一C的原则,让同学分为甲乙两个辩论小组,两两两对,面对面做好,分布推荐一个同学作为组长。比如课前老师将作文题目(如人生应该是否学会满足)布置给同学,让同学抽取正反两方,让他们收集作文素材,按照立论、阐释、结论三个环节,做好辩论准备,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发言时间为每人将满3分钟,由甲方启论,甲方结论,其中自有攻辩的时间为12分钟,其中每个小组各有6分钟的自由攻击时间。事后,各同学在本次辩论的基础上,自选角度,撰写成文。其中,C环节的同学鼓励立足本组辩论材料,观点明确,强调文通字顺;B组同学鼓励适当转换观点,参照彼此,在观点鲜明、文通字顺的基础上兼顾思维的辩证性;而A组的同学则鼓励能够寻找双方逻辑结构中的破绽,从而做到开拓创新,发人所未言。
老师在批阅同学的作文中,同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先在小组内部交流,在由小组推荐,在全班展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我们同学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小组的力量却是比较大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它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气氛融洽的空间,写作能力差的学生能从同伴中获得帮助,缓解焦虑感;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他也能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启迪。这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写作目标时张扬个性,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相互弥补,使最后输出的语篇更完美。可以说,小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在一群同龄人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有话可说,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不仅拓展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更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这一点在材料的积累上是很明显的,假设任务分配得当,每个同学都能搜集4个论据,那么当同学因为辩论的需要进行一体化整理时,扣除掉重复的部分,一般至少能够可以得到8个以上的论据,而且,因为辩论过程条理一致性的需要,小组成员不得不充分吃透这些搜集来的论据,那么可以说,不但实现了量上的增加,而且是每个同学有效掌握量上的增加。
两个班级量化考察对比表(46:45)
考核标准 实验班级 非实验班级
通过本次作文使用的事例论据数 7.64/人 2.2/人
通过本次作文使用的道理论据数 4.23/人 0.35/人
一周后所学会事例论据数的记忆情况 6.12/人 0.87/人
一周后所学会事例论据数的记忆情况 3.41/人 0.04/人
2.在信息整合条件下,借助小组学习提高认知效率。
因为要赢得辩论,所以,同学对论据的掌握不是平时写作时囫囵吞枣似的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具体语境的需要,而加以必要的加工与改造。例如,以往多数同学,尤其是C等的同学一般只会简单的讲述唐明皇天宝时期的骄傲自满与大清帝国在康乾盛世时的夜郎自大,但是对论题的点扣却不够到位,但是出于辩论的需要,在小组的协助中,同学能都很明确的点出“唐明皇在‘芙蓉帐暖度春宵’中忘记了赈济苍生的宏图,才会有长生殿中此恨绵绵无绝期;大清帝国在‘圣人之邦’美誉前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塌了天阙,试问,万园之园中的那把大火,还不足烧醒那些知足者的美梦吗?”,而且在修辞上也大有进步,这起到了我们平时作文训练增加素材积累与提高点题能力效果。
例如,笔者曾经不止过同一母题的两道作文题(人生是否应当学会舍弃/人生是否应当永不止步)进行通过两次作文批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