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参赛论文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参赛论文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面对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跳出课程执行者和课堂指导者的思维定势和教育理念,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如果能巧妙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通过合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润色语文课堂,在多元化的课堂设计和适度的拓展延伸中,增进语文课堂活动,丰富语文课堂内涵,并且轻松愉快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保证学生言之有物,有效帮助学生迅速及时地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资源; 语文课堂; 写作能力;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跳出课程执行者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建设 、丰富语文课堂。在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式下,只要教师能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挖掘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合理利用,润色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作为新型教育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语文课本中掌握字词,品词析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打好语文基础,悟出课文之韵,品出文本之美。
例如,在学习每课的生字时,我都是点击与课文同步的生字学习环节,展示生字的音、形、义,学生一边跟读,一边随笔画演示用手空写,当堂学习,当堂记忆。在学习完后,还用动画形式让学生组词或短语组合填空,如果填错,错误的词语就像气球一样飞走。这样,学生在读、写、练中,扎扎实实地掌握了生字,词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得一篇游记,因农村学生对游记这一内容较为陌生,所以对本文的游览顺序很难理清。为此,我在大屏幕上打出了本文的“路线图”:
请学生看着“路线图”说说作者游览的足迹,明晰作者的游踪,这样,同学们就很快理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效地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多元设计,增进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学生巩固所学,形成能力,体验感情的基本途径,也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因此,巧用信息技术,多种形式设计课堂活动,是发展学生兴趣,开发潜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22:45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在学了课文《詹天佑》后,我及时用多媒体出示活动题:“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这样,孩子们兴趣大增,画好示意图后

示),争相拿到多媒体上展示,滔滔不绝地讲解詹天佑采用的不同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优点。这样,在热火朝天的活动中,孩子们既对詹天佑的“杰出”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又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了《晏子使楚》后,我要求学生配合多媒体画面、音乐、旁白到讲台上模仿表演,并且告诉学生,要评选出表演最好的一组,这样活动在开展之初,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害羞、胆小的学生也都跃跃欲试,然后我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点评,让学生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三)拓展延伸,丰富课堂内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2]”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要适时将活得语文资源引进课堂,将“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的内容,适当地选择拓展的时间,有助于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例如在学了《一夜的工作》后,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周总理的不辞劳苦,我在多媒体上出示了“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在悲凉的音乐声中,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深深地被总理的顽强和不顾个人身体、为国为民的孺子牛精神所感动,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内心充满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引领和延伸,还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美妙,使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加丰富。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之前,我先将朱自清先生的简介及他的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们不仅了解到朱自清先生写作的历史背景,而且对他散文中“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接触,这就为学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完课文后,伴随着白板上“滴滴答答”行走的时钟,一句句伤时、惜时的诗词,名言,警句在白板上交替出现,学生们边读边谈理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样的拓展方式,是对课文的延伸和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提升,进一步丰富了课文的内涵,使学生在拓展中了解了课文的写作特点,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人文感悟的同时,语言也进一步得到训练,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22:49 | 只看该作者

二、有效整合引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轻松愉快,激发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多媒体技术能将图片、声音等教学资源结合起来,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写作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节有趣的班队会》时,我首先开展了一节“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并将班会的过程摄下来。写作时,我将这节班队会重新播放了一遍,并把重点部分反复重现,看着自己成为了屏幕中的一员,而且在课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了,畅所欲言地述说着上课感受,写作兴趣大增,文思泉涌,变怕写为乐写,自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二)提供素材,保证言之有物
农村学生自小处在一个不“咬文嚼字”的生活环境中,父母大多不会说普通话,家中可读书籍更是少的可怜,这样就导致了他们脑中可供写作的素材少之又少,可供运用的词语犹如大海捞针。“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到写作文时,孩子们不是东拼西凑硬“挤牙膏”,就是干脆抄范文交差。而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通过处理加入文字和声音搬进课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学生在进行“描述小动物”的写作训练时,我先播放了小猫、小狗、鸽子、鸡等几种动物的外形、吃食、散步、飞行、睡觉等录像,然后再选择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动物反复播放,并将动物们的外形、吃、跑、飞、睡等内容重点定格,反复,放大,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旁白……这样,同学们对小动物的特点体会深刻,写作思路被打开了,我又适时出示了好多描写动物的优美词句,这样学生们所需的素材有了,当然也有米下炊了,一篇篇佳作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三)迅速及时,提高修改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习作中的错别字和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能力,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往往认为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修改和讲评是老师的任务,所以就导致了老师们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的作文,学生们顶多看看分数就丢到了一边,而现代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就能有效将这一现象改观。
我在上作文评改课时,总是先选出反映共性的好、中、差作文数篇,通过电脑投影到屏幕上,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错别字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复制、删除、插入,将原文与修改稿进行对照,使学生对正误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我还要求学生课后将自己的作文发到班级作文专题网站上,写下感悟,同学之间互评、互议、互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收到了一举多得之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22:52 | 只看该作者

总之,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做教学的有心人,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20 12:38:05 | 只看该作者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习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根据这种教理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在文中读字音,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难记的字,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学的“口”和“土”来进行识记;最后落实写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实际,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理念,我让孩子读课文后,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引导,有些学生能较好的提出问题。例如,他们想去哪里看?看什么?这样从学生问题出发,避免了课堂烦琐的分析,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吸引了学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采用合作研读 “我”是谁?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难点,理解”壮观“及”心愿“一词,然后,探究为什么要去l看看?练习“我会读”中的句子,最后,“我”会怎么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6: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