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初探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它们在青少年群体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自媒体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表达自我、情绪抒写的重要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开放性、互动性、多元化、碎片化的新特点出发,探讨了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批判性、实践性、自主性,提出了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应用途径:从课内应试到课外生活、从技术传播到价值引导、从教学本位到学习本位。
关键词:自媒体;高中语文;媒介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它们在青少年群体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自媒体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表达自我、情绪抒写的重要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但如今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还未正式起步,并且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一边是多元化社会新兴电子媒介越来越难以理解和控制,一边是自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因其自身的叛逆心理在公共言论平台上卷起阵阵喧嚣。自媒体舞台上青少年演绎的独特而丰富的亚文化却表现为亚健康的文化气息和价值冲突,这种亚健康的文化气息和多元价值冲突逐步影响和制约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兴媒体的阅读和写作,如何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将是每个语文教师未来需要解决的重大命题。
一、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特点
(一)开放性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存在于封闭的课堂中,更是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网络。层出不穷的多媒体交流工具,更加开放的网络言说空间,给高中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欲望。他们的言语生命似乎变得更加精彩,但也变得更加复杂。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以去中心去主流的言语表达方式,不仅消解了官媒所代表的言语权威,也消解了官媒作为唯一话语权的载体形式。现实生活中可能受到的言语辖制在网络平台上消失殆尽,开放的网络给了他们更多的彰显自我个性,表达个体言说欲望的机会和平台。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如果不能重视网络平台所搭载的巨大的言说空间和言说功能,必将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不能还是“一亩三分地”的“看家护院”,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网络和生活。开放性作为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特点表现在:形式上,要注意信息技术在媒体平台的运用,并利用这种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内容上,高中时期的言语表达有其自身的特点,言说欲望表达的关注点不再停留于“我要说”,而是“谁来听”。他们更希望接近这个世界和生活的本质,聆听和被聆听,因此,他们言语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学习和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11:54 | 只看该作者

(二)互动性
    自媒体平台除了能比较自由地发布自己的各种信息和观点外,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建立好友和朋友圈,形成用户间的实时交互。这种实时交互的及时和定向决定了自媒体的互动性更强,并且传播范围更广。媒介信息通过不断的评论和转发,经由多个互相联系和交叉的交际小团体延伸和放射出更大的范围。虽然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强调师生互动,尤其是平等和谐的师生课堂互动,但相对于网络自媒体平台的互动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传统的语文教学互动更多的是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之内,而自媒体时代的教学互动由课堂延伸至网络,超越时空的对话方式给了师生更加开阔的思考空间。除此之外,自媒体时代的语文教学互动更加尊重学生的媒介话语权,学生的媒介参与和自由表达程度大大提高。
(三)多元化
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仅凭借文字、声音来进行传递,还可以通过形象的视像语言,图文并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此,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已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整合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学科内部的多元整合,听、说、读、写与媒介阅读、制作的多元整合;二是跨学科的多元整合,自媒体时代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字”,而是语言艺术、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多角度多领域的综合教学。语文学科课程已成为多元文化、多元学科交流整合的平台,在自媒体的舞台上,学生讨论的范围无所不包,在对文本历史和政治背景的梳理中,学生考察到文本深处不同于教科书语言和所谓“标准答案”的“言外之意”,形成了更加个性的观点和态度。当对相同的媒介文本认知在媒介平台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时,当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多元文化共同交流的平台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真正获得发展,学生的个性表达才真正获得认同,学生的言语生命才真正获得成长。
(四)碎片化
   自媒体时代的言语表现与以往不同,这是由媒体平台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譬如微博要求在140字之内进行信息更新并实现即时分享传播,便捷而简洁的传播形式一方面促成了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一方面却也形成了散漫无度、碎片化的阅读品性。再譬如微信,虽然没有字数的限制,但微信的最大特点是其图文并茂的传播形式,在微信平台上,图像成为主角,文字阅读则退居其次。因此,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到学生的阅读品性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即阅读的碎片化。网络时代庞大的信息量和高速的浏览方式养成了学生对媒介文本扫描式阅读的不良习惯。缺乏对信息的全方位认识和深度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不知所从。此外,碎片化还表现为语文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碎片化。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很多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积极倡导媒介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而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上还未成熟,实践上只能谈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但不成体系,随机而零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11:59 | 只看该作者

二、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批判性
批判性原则是指在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媒体信息进行主动审视、理性分析、正确鉴别的能力,能够理性地认知媒介文本或作品的真实含义,并对媒体文本或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行准确的思考和判断,最后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表达观点。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是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题中之义”,是高中生批判精神的重要表现。
批判性原则的实施首先依赖于多元灵活的交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入对不同媒介文本(如报纸、新闻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订阅号等提供的文章)的呈现,由学生在课内或课后进行判断分析和解读,并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和交流,从而实现多元灵活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在多元文化、跨学科的整合中,对同一媒体文本的不同批判,梳理和辨析不同价值取向所形成的观点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观,培养学生对媒介创造性的读解、生产能力。
其次,批判性原则不仅体现在批判性地解读媒介文本,也体现在批判性地解读媒介实践活动。批判性地解读媒介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媒介文本不仅包括了教科书的媒介作品,如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加的“新闻与传记”系列、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等。这些作品固然通过了层层审核,但其中的一些新闻作品本身就是各种价值和意识形态冲突的载体,对其进行批判性解读毋庸置疑。批判性地解读媒介实践活动是和媒介素养的实践性特征紧密联系的。在学生进行媒介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的参与涵养媒介批判意识,借助媒体获取和甄别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最终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促进批判性媒介素养的提升。
最后,批判性原则的实施最终落脚于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而媒介信息的重新编码,即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则更为重要。譬如选修课程《新闻阅读与实践》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新闻知识,学会阅读新闻,批判地看待新闻事件,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这里的“实践”不限于新闻写作,还包括了时事评论、制作媒介作品、参与新闻制作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不仅获得媒介产品生产的第一手资料,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媒介态度和作风,让批判性思维最终落脚于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和亲身实践。
(二)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自媒体时代,学生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广告、报纸等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媒介信息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媒体交流和制作为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媒介互动的美感,从而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成为一个有理性、懂鉴别、爱思考、善表达的学习者。实践性原则是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亲身实践,尤其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就没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贯彻,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12:03 | 只看该作者

实践性原则首先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媒介资源,拓宽媒介运用的手段和渠道,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表情达意上的全方位呈现,从而建构融合时代元素和个性思想的媒介产品。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媒介作品中视像、声音、图片等媒介语言的交流功能,把媒介语言和课堂语文的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利用媒介资源整合的强大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媒介互动的过程中对媒介信息进行理性高效的鉴别、批判、加工。如欧美一些国家的语文课程中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整合就要求学生在媒介制作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合理组织、筛选、运用恰当的词汇、图片、影像、声音、网络等诸多媒介元素来组织和编辑材料,加工并发送媒介信息。
其次,实践性原则必须遵循媒介传播理论,按照一定的媒介传播程序,快速有效地进行创造性表达。媒介产品的开发、制作、生产、发行、反馈过程既是媒体流通市场的商业化运行过程,也是信息由传播者到受众者的流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媒介传播理论,尤其是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解读能力,完全可以根据媒体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按照一定的媒介传播程序,更加快速高效地进行自己创造性言语的表达和思考。如学生要用某种媒介作品进行社团活动宣传,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制作的流程、媒介类型选择、媒介传播方式、观众群体的特征与需求等。掌握和遵循一定的媒介传播理论,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最后,实践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倾听不同媒介的声音,批判性地思考,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理性地审视,最终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譬如社会上出现的时事热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倾听不同媒体,不同媒介平台的声音,体会视频、图片和书面语言的不同,甄别不同类型的媒体、不同类型的媒介平台发出的不同声音,以及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反应,对各种媒介信息和话语进行归类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较为理性的、全面的评价。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从一个消极的被动的媒介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思考者、批判者,在媒介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性和智慧。
(三)自主性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自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是让公民成为有批评能力的人,而且还要成为自主自觉的批评者,成为独立的、能动的、负责任的媒介使用者和创造者。英国著名的媒介素养教育家莱恩•马斯特曼指出:“媒介教育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发挥更多的主动性,担负更多的责任;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制定教学大纲并对自己的学习做长期的规划。”高中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应把自主性原则贯穿整个学科课程的始终,尊重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和认识,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性,以团队学习、小组自助学习为中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教育,团队的资源共享获得自己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12:08 | 只看该作者

自主性原则的实施首先要求学生对媒体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够更加自律。在自媒体时代,超越时空的网络媒体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和交流渠道,而自媒体对话语权威的消解无形中促成了虚拟的平等,也激发了学生媒介文本创作的自我实现。但也正是因为网络自媒体的超越时空和虚拟平等让教师无法对媒介信息进行实时的“把关”。学生在进行自媒体自主使用和创作媒介文本的过程中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骚扰和影响,同时对自媒体的使用和管理也缺乏应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自主性原则需基于学生的自律行为,能够恰当地控制和使用自媒体,以做出理性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其次,自主性原则的实施还需要团队的协作与相互监督。自媒体时代,由于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学生们往往只听过自己的“自说自话”就能够实现媒介信息的传播,这极易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下降,原本希冀的自媒体教育平台却成为学生倾倒情感垃圾的平台。因此,自主性原则的实施必须要有团队的协作和相互监督,通过以小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或在课堂组织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即时互通的媒体训练,或利用课外时间成立媒体社团,打造“民间”微博或微信平台,或利用班团队活动开展博客评比、微信公众订阅号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健康向上的学校媒体文化建设中去。
最后,自主性原则的目标是利用媒介学习和提高自我能力,自主地处理信息并恰当地使用媒介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媒介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一个行为自律、自主自觉、负责任的学习者。也就是说,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媒介信息,并主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分析和判断,批判地加工和重建媒介信息,做出正确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能够反映正确的心理动机、态度、信念、伦理道德等。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媒介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更是自媒体时代公民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
三、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应用途径
(一)从课内应试到课外生活
自媒体时代,许多国家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尚处于研究摸索阶段。笔者认为,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对媒体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理解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构建一个完满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言语生命。从这一点来说,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从课内应试走向课外生活,从课堂的经典文本延伸课外的精彩生活,从经典例题的解析到众说纷纭的时事评析,走出一条适用于学生个人的,富于创造的媒介素养教育应用途径。
首先,从课程学习的角度来说,开设单独的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必修或选修课程中寻找突破。譬如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红楼梦》电视连续剧,让学生观察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文本的区别,指导学生对电视剧中人物形象塑造、情节顺序、角色动机等影视固有程式进行辨析,并识别媒介元素传递的信息与媒介文本传递信息的差别,进行对比写作,然后放入学生的自媒体平台,由老师或同学进行评论。再如选修课程《新闻阅读与实践》的教学,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课本中的新闻进行感知,并做好分析和评价,并发送到自媒体平台,由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不是简单地使用媒介平台,不是使用他人筛选的媒介信息替代自己的批判性观点,而是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语境,并产生和推送自己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12:12 | 只看该作者

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将“时文评说”纳入高中语文课堂中,既有利于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更关键的是对于高考“时文短评”题型的解答有很大帮助。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譬如,高一年级主要以“时文阅读”为主,引导学生关注媒体热点事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评论,并和同学们共享,开发对应的微博公众平台或微信公众订阅号,让学生自发组织推送相关的新闻事件评论。高二年级则是以“时文评论”为主,通过阅读时事评论,进一步分析探究质疑,并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推送到自媒体平台,提高学生媒介信息的批判、质疑能力。高三则围绕“时文短评”高考题的解答为主,分析解答,形成一篇有自己个性观点的短文。与此同时,在不同学段还可以开设相对应的校本选修课程,譬如“时事新闻评说”、“媒体文化和流行文化”等对应课程。
从校园媒介活动的角度来说,开发围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媒体传播平台,包括自媒体传播平台、校园平面媒体传播、多媒体传播等。校园媒体是以师生和家长为主要传播对象的非商业化媒介,是校园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校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具备了与学生零距离的天然优势,同时非功利性和非商业化赋予了校园媒介传播更多的自由度和纯洁性。具体说,可以通过校刊校报、校园网、校园论坛、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贴吧、自媒体平台(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订阅号)等多种媒介平台,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全方位信息传播。学生在校园媒介活动中将语文课堂所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通过加强特色媒体和品牌栏目的建设,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构建了师生和家长和谐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互相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从而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
(二)从技术传播到价值引导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主要经历了从“文化保护主义”到“大众文化主义”再到“超越保护主义”的历史嬗变过程。尤其是早期的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在技术理性主义思想的主导和影响下,按照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行进路线进行,教育目标主要在于促进学生对媒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于强调将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和传播手段,忽略了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知识的内在渲染和文化增能的作用。因此,大多数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渗透和整合,投射到其他学科课程也已多媒体技术和学科内容整合为主要目的,体现的是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工具所拥有的技术特征和价值。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学生掌握一项新媒体技术非常容易,只要动动拇指,媒介信息从制作到传播片刻就能实现。这昭示着媒介素养教育已从侧重媒介技术的工具性转向了媒介文化的价值观念。从学科课程的角度来说,媒介素养教育已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转向了多学科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其中,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则显得更加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12:17 | 只看该作者

从价值引导的角度来看,高中语文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媒介信息语言的收集、归纳、重整、研讨、探究直至最后的创造性语言表达;二是通过媒介文本的文化层面剖析,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重新解构媒介,从而理解自身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文化处境,积极主动地争取个人的自由幸福以及社会公正,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不能一概用“科学技术”的解释框架来叙述,而是要进入学生的日常认知语境来加以阐述。在自媒体平台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语文教学的外延扩展至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控制使用自媒体,如何通过自媒体平台习得媒体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收集和发布媒体信息的同时能够追崇道德之善、人性之美。此外,在媒介文本的选择方面,教师应选择既有一定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优秀文本,它不仅应该包括有关媒介信息的特定事实和观点态度,还应该能够引导学士深入思考信息的意义价值,引发学士对自身进行价值追寻,构建具有能动的健康的言语生命。
(三)从教学本位到学习本位
以教学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或认知理论主导下的产物,在一定历史时期曾经对教育学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其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拥有的生命价值和表达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也很容易走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将教师的主导地位走入极端,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从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来看,以教学为本位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也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钳制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极不利于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成长。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教学本位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媒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进入自媒体时代,教学本位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媒介信息处理和判断的需要。自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个人对媒介文本和信息的辨析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自媒体平台的信息涌入是自动化的、主动传输式的,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除去人工的订阅信息外,他人传播的媒介信息也是不可控的。因此,教学本位的教学模式必然将转向以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20: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