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巧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巧用
海原县第三小学    袁  忠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电教媒体学习新知,领悟道理,效果会更好;利用电教媒体渲染气氛,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运用电教媒体再创教材,易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运用电教媒体巩固延伸,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电教媒体  品德与社会  作用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地应用电化教学,优化教学手段,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品社教学有机结合,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易被小学生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实效性教学。从而提高品社课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学好这门学科。老师要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其关键在于老师要有一个精彩绝伦的导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品社课的新课导入至关重要。“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只有这样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学生才能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后边的课教师上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电教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兴奋状态,以较高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会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例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怎样面对困难》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我让学生首先观看了《身残志坚 重庆合川无臂少年顺利完成中考》的视频录象,让学生听有关这位无臂少年,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克服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学会了写字、吃饭以及平常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后完成了中考事迹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该怎样去面对?)。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兴致被调动了,教师水到渠成的引入下一个环节,想想这位少年在没有手臂的情况下该怎样生活? (他是怎样面对困难的?)。学生交流时很激烈,参与性高。假想着无比少年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解决措施。有的很实际,有的尽管幼稚,但让他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残疾少年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举措,为后面“辨析”环节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课标》中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我们在新课的导入时,要实现电化教学的多样性。
    例如: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多彩的民间艺术》导入中,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方戏(秦腔、二人转、川剧变脸、黄梅戏、大秧歌、腰鼓等)的片段,然后让学生竞猜是哪个地方的戏曲,学生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愉快的竞赛活动中,填补了自己的知识空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08:16 | 只看该作者

    当然,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还有很多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听音乐做动作,配乐朗诵,看录象续编情节,智力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电教媒体获得知识,领悟道理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图文并茂,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浏览这些图文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课本的表达的内容和主题。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远离他们生活的图文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难事!怎么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领会品社课本的内容?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色的活动。这样就更能吸引学生。既让他们获得知识,又让他们领悟道理。
    例如:《怎样面对困难》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残疾少年在生活中如何让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外,更要让学生感受他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让学生树立“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气和信心。
课本中列举了因家庭原因面临辍学的女孩冯瑶,通过自强不息战胜困难、坚持上学和李萌战胜学习差的困难,最后取得好成绩的经历两个事例。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此类事例,我让学生上网查了“张海迪”、
“桑兰”、“周舟”等真实事例。通过上网学习交流,学生知道了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身残志不残”的人物以及特们克服困难的事例,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从而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又如在《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中,“心灵手巧家乡人”这一环节,书上只呈现了“风筝城”、“ 木板年画”、“剪纸艺术”、“根雕”、“冰雕”图文。我又让学生在网上查阅宁夏剪纸和海原刺绣方面有关介绍,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家乡民间艺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各地区的民间工艺,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利用电教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我们可根据教材,结合少年儿童的这一情感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五年级第二单元壮丽河山——《我们的“母亲河”》一课,学生对于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这时我为学生播放了有关宁夏人民政府关于黄河经济带的介绍视频和长江三峡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黄河在造福宁夏,养育宁夏人民方面所起的作用和长江在发电等方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母亲河”这称呼有了深刻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08:20 | 只看该作者

以电教媒体为引导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切入,拓展到社会生活空间,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河山,了解人们长期以来对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运用电教媒体再创教材,引导学生行为。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教材与其他读物不同之处在于它要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达到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教学中,结合儿童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的理解,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对教材做出相应的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获得现实生命力,让学生的感受、思想、感情得到提升,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获取了一定的知识,思想感悟才有所提高,才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引导他们行为。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 “远离毒品”这一课时,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清朝时的吸食鸦片后的照片,现代人吸毒成隐的照片和事例,然后问学生:“现在毒品都有那些形式?”学生根据自己从电视、电影中了解到的信息,纷纷说出“白粉”、“冰毒”、 “摇头丸”等现代毒品的名字。这时我告诉他们,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身边就有吸毒人员,并且号召学生远离毒品,在中队旗上签字永不接触毒品。通过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地认识现实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运用电教媒体巩固延伸,拓宽学习空间。
《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主体,鼓励参与性学习,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课后的巩固延伸是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有助于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为。在《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中让学生课外的延伸作业也很多,有很多都必须运用电教媒体,例如通过学习《多彩的民族风情》一课后,让学生合作完成一张有关民风民俗的电子小报,学习了《与地球和谐相处》后,设计宣传标语比赛,自己设计公益广告等。让学生在这些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思想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把电教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激情;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新型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时空局限,拓展了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2-3 11:47:26 | 只看该作者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激情;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新型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时空局限,拓展了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14: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