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2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修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22: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培养学生的修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22:24:23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教师的人格魅力,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魅力指数,我特作规划如下:  
  首先,要不满足与现状,因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我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让自己用渊博的知识,精湛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出新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用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去教导学生。
  其次,要不计较个人的名利,一切要以孩子们为重。宁可亏了自己,也决不能亏了孩子们。时刻让爱住在心田,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时刻感到你在关注着他,你在期盼着他不断的成长。
  最后,要做学生课上的老师,课下的朋友。作为老师,对待孩子们的缺点,决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知道,这样的缺点将会在他们的人生中带来怎样的危害。作为朋友我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到底在想着什么,了解他们需求什么,这样,我才能不断的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22:25:2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22:26:26 | 只看该作者
1.我们上课人数27个,他不允许迟到!他对每个人都很严格,一个都不放过。上他的课我们必须有100%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的去听他讲课,只要你把眼睛闭上几秒钟或者看到别处一下,他就发现你了,并且快速跑到你面前大声喊:hey!!what are you doing?让你难堪。他不会中文,但讲的比较慢,所以基本上能听懂。  
2.他非常幽默,也很crazy.他总是能照顾到全班的每一个同学,即使你在角落里,每堂课大家都有机会站起来说说,我们不会有谁说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22:27:29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要明白学生插嘴的潜意识,若是善意的可先待他说完你在解释,因为这样的学生在你的解释下很容易开发其潜能,再在私下里与他详细讲解课堂秩序,这样一大半他会记住并听你的 若是捣蛋型的可以将计就计等他说完你在说,像这样多次用不着你说,其他同学就会斥责那多话的学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22:28:3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现在的学生只能在语文课上为完成老师布置的知识任务而阅读。以考试的知识内容为导向,其结果是语文知识学会了,考试分数提高了,但阅读能力却没有形成。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注重语文知识 的传授,更应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处理讲和读的关系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思路的引导者,阅读方式的指路者。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文字解读上的心灵契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以学习语文为乐,才会提升阅读能力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兴趣为驱动,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意蕴、景物的优美、人物的个性。积累文学知识、语言知识,并培养语言感受能力,理解鉴赏能力,逐渐从文字深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经过反复强化和操练实践,将语言知识整合在一起,最终内化、升华为稳定的阅读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遵循巧妙的方法,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及时的引导学生提高对文章字面意义的理解,对文章字里行间意思的理解和对作者写作意图外延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去分析文章,结合文中记叙线索或议论、说明的中心一起来思考。分析时抓住中心句、关键词、文眼、过渡句、点睛之笔等。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或梳理思路、分析结构时要主动思考,时时勾画、时时记录,既积累了知识又能锻炼能力。
     二、落实阅读交流,重视效果评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多元化,合作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情感和情感的共鸣。学生个体的阅读和思考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知识才能更深刻,彼此取长补短。
     自主阅读实现了文本与学生的对话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目的,交流合作则可以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效果,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再认识、在理解、在思考、在创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学生的速度与质量的综和评价,由注重字、词、句的知识考查,逐步扩展到对篇章的整体把握、内涵挖掘、鉴赏评价、拓展创造等,尽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查。
    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价对阅读教学行为发挥导向作用。因此,在师生对话时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好评价尺度,实现导的作用,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强调知识,重视主体
     阅读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只有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选取学生喜欢的形式,是学生真正融入到阅读、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通过理解阅读的方法,在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中不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搜集、归纳、整理、表达等语言应用能力和写作、评价、鉴赏、演讲等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落实阅读交流,丰富阅读阅历,提高阅读水平,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思路的引导者,阅读方式的指路者,不能以讲代读、以讲代练、以听代读,忽视学生在阅读教学的主体性,冷落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真正处理好讲和读的关系,是实现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只有教师评价方式、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彻底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学习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22:29:35 | 只看该作者
做到以下几点:
  一、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一篇课文,不是读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视朗读。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老师都要提出要求,如学五年级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初读阶段,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阅读的障碍。在精读品析阶段,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某一段,做到有的放矢,如教师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思考:对于小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有所感悟。这就是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一遍要有一遍的效果。
    二、朗读训练要体现层次性。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是同步进行的整体目标,而应该是分层次实现的训练目标。朗读最基本要求首先是“正确”,即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把文本读得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流利。只有当学生读一篇文章做到了“正确”、“流利”,在深入研读文本,对文本的情感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后,才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层次的要求是螺旋上升的,每个层次都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各个突破,才能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三、教师要做示范朗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高,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读得入情入境,对学生就会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生朗读也会很好。有些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了解,感情基调不容易把握准,,更需要老师范读。
    在教师的范读中,有时可范读全文;有时可范读重点段落;有时可范读优美语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老师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的朗读兴趣高,朗读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四、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朗读,但朗读要讲实效,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读、合作读,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选择哪种合作形式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
  朗读形式中还有竞赛读,教师引读,配乐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低年段可多采用分角色、开火车读)。
  一篇文章,并不是所有朗读形式都要用上,选择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经常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加强朗读技巧训练
    我们知道,要把一篇文章读得声情并茂、入情入境,首先需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但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读技巧训练是必要的,如朗读时的节奏、停顿、重音的处理,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如停顿,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逻辑停顿,哪些是感情停顿。朗读技巧的训练,并不是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做,需要教师灵活安排,把握训练的时机,有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某一段来专门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尤其对农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朗读水平。
    六、预习环节要加强朗读
    课文朗读,从预习环节就要开始,尤其咱们农村学校的孩子,朗读的能力都较差,他们要把一篇文章读通读顺已经不容易,更谈不上有感情朗读。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先让他们读上几遍课文,努力把字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预习环节的朗读,学生对文本内容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2: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