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英语参赛论文信息技术让聋校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8 12:31
标题: 小学英语参赛论文信息技术让聋校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小学英语参赛论文信息技术让聋校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聋校语文;生机与活力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添置,信息技术已经在普通学校积极发展起来,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于聋生没有听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比健全孩子差,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与聋校语文教学更是势在必行。因为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他们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让他们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添置,信息技术已经在普通学校积极发展起来,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于聋生没有听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比健全孩子差,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与聋校语文教学更是势在必行。因为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他们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让他们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聋校语文教学中,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一、弥补语言缺陷。
聋生因听力的缺陷和语言发展迟缓,他们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不能准确的理解、把握,教师无法或不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述抽象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鲜明的直观现象与语言的表现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图文并茂,帮助聋生从具体的形象过渡到抽象文字,通过视觉感官弥补他们的语言缺陷,同时根据教学要求,依照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就能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运用信息技术讲《小蝌蚪找妈妈》时,充分利用课件中的不断展示,让聋生观看小蝌蚪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以及青蛙的“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等特点,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中描写小蝌蚪和青蛙的外貌的语言,读了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很快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这两种动物的样子。从观察到表述,既认识了事物,又训练了语言。在课文中出现的几个词语,象“追上去、迎上来、游过去”,这对聋生来说词义模糊难以理解。为此,在课件设计时,要用直观的动态图像配以课文中带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帮助聋生辨别词义,使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效地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
如《颐和园》借助多媒体,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讲解,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采用了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这时,他们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超常发挥,读的是有声有色,说的也是非常活跃。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8 12:32
三、训练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钻研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五年级课文《看月食》,这是一篇知识性课文,其中月食的变化和产生月食的原因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特别是产生的原因这个科学性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运用了多媒体,利用计算机中光盘中形象的影象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情景之中,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形象的画面,亲眼目睹屏幕上月食的变化,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通过阅读课文的环节,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再如课文《葡萄沟》,课文仅用了几句话叙述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形成原因,这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聋生来说,单靠教师采用传授、口述等一般媒体设境进行这一段语言文字教学,是难以掌握课文内容的,还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而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动画的动态演示,形象生动、逼真、趣味性强,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学们观看葡萄干过程的动画,通过看、读、议、想,顺利地理解在制作过程中关于"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等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葡萄干的形成原因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目标。由此可见,计算机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协同运用,确实能促进课堂状态的和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使没有观察过的或很少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有具体的表象,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
四、受到美的熏陶。
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又和谐统一。聋校语文教材中有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大自然虽有取之不进,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很多却是千里万里之遥,又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亲睹其景。这时借助多媒体,通过优美的风景图片、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跨越时间的限制,让学生感到美景就在眼前,这样不仅开拓了聋生的视野,还使聋生受到美的熏陶。
如《桂林山水》、《我爱故乡的杨梅》、《颐和园》等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借助录音、录像、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教师的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丽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8 12:32
五、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如《星星的新朋友》一课,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卫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看到,接触到卫星,所以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免有些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影象.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了课本知识以后,我让他们来观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种人造卫星:逼真的画面,简练幽默的语言,神秘的音乐和色彩让学生们叹为观止.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的讨论他们熟知的人造卫星,也有很多学生追着让我看他们查找到的资料.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及的。作为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媒体技术素材,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的最佳“学”的效果。但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用在“不可替代”的情况下,才有使用的价值。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利用其他教学手段就能简单、快速的让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好不用。例如:在讲解《看图学词》一课时,学习“苹果”一词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实物教学,学生可以看的到,摸得着,甚至吃的到,即直观又形象。因为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它不仅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会分散聋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率。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消弱了课件的功能,而且是教师的教学优势无法发挥,聋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不顾及实际教学需要,过多的、盲目的、不加分析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总之,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群聋哑孩子,而且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的“一双手”,而手语又有它的局限性,有很多的知识是手语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也严重影响了聋生接受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走进聋校课堂,不仅补偿了聋生的语言缺陷,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聋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让聋校语文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聋校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