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8 09:31:55
|
只看该作者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授课时间:2014、11、28 班级:高二(1)班 授课人:刘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
锻炼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学习重难点】
理解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新课: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一个概念和一个原理,在解释物质这一概念时,我们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也就是不依赖于意识而转移。一个原理是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那么,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物质究竟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呢?我们这个世界究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内容:
第一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展示视频(人类的进化史说明世界是运动的)
概括运动的含义,师生共同总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第一方面的内容
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问题: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学生找出各种运动的主体,师生共同总结物质和运动第二方面的内容
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再次总结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反对错误倾向,结合“刻舟求剑”和“仁者心动”的例子和同学们一起分析。
看课本32页材料,思考问题
师生共同概括静止的含义
出一则材料,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静止的含义
学生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挑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写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课内巩固:刻舟求剑者在静止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探索活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话分别说明什么?你认同哪一种说法?
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
老师讲解规律的概念、特征
并用实例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客观性:结合历史知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环境破坏说明人要遵守客观规律
普遍性: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方面举例,说明规律具有普遍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
总结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论
用事例说明人与规律的关系,培育“小猪坚强”,给奶牛、番茄听音乐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要掌握和培养: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两个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两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作业:完成配套习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