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德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0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道德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进行道德渗透,让德育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高度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加强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对学生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作业作品设计、课外活动等,都要无处不在的进行道德教育和熏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而从中领悟到优良的道德品质,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的新一代。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教育;渗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上网冲浪,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一新技术,在网上可以浏览新闻、可以收发邮件、可以下载软件音乐电影、可以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言论或观点、可以聊天、可以视频、还可以多人联网打游戏,通过互联网打电话、收发传真、收看电视节目、网络购物等等,总之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带来了新奇。同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在2009年11月底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再次强调了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善于去寻找、去发现、去利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到自然而然地渗透,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下面,试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道德教育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
一、在习惯养成中渗透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普及和规范,我们学校从2005年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加大了计算机、网络设施等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投入力度。然而,这些高新科技设施常因其精密性而易损坏,学生也会因其操作不当或者出于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老师,我鼠标里的球没有了”,“老师,某某把我画的图擦掉了”,“老师,某某他关机直接按开关的”。 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等)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一定要等到主机已经停止运行,显示器显示无信息输入,才能关闭显示器电源,这样才算正常关机,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01:36 | 只看该作者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道德规范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二、在课堂教学中深化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抓好课堂中的每一分钟,每一个问题,特别是遇到“道德素养”方面的问题。这个过程要渗透到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作品以及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去。
    1、把信息道德融入到任务设计中去。
     在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最常用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率。所以,一个好的任务能够起到多种作用:不但可以理顺教学,给学生以动力,同时只要好好设计各种任务,就能起到各种不同的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文字排版》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一篇好人好事之类的文章进行排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一课时,让学生设计“民族英雄”电子小报的任务。
    2、把信息道德融入到学生作品中去。
    学生的作品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能反映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因此,在学生作品中要渗透信息道德教育。教师在布置作品任务时,要有选择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教学《画图》之后,让学生去画一幅《我爱祖国》作品,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在学习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后,让学生完成《我要做名好学生》作品,对学生进行热爱学校的教育等。
    3、把注重传统渗透到信息技术中去。
    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民优良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尊重他人、拾金不昧……这些耳熟能详、妇儒老幼皆知的美德,为何不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去呢?例如:网上冲浪时让大家收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新闻;网页制作也可以引导学生建一个有关中国传统美德介绍的网站等。
    4、遇到问题及时遏制。
    有一次某学生故意把在前面上课的学生作品从电脑里面删除,害得作品被删除的学生得重新做一次他的作品。明显的,这个问题不及时遏制住,以后孩子可就不认为删别人东西是错的啦。一旦出现这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尽快查出故意删别人作品的人,给他讲道理,进行教育,不能让这种现象延伸,否则这将成为他的习惯,经后无疑会给别人或自己带来危害。
    三、在平时工作中加强道德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01:43 | 只看该作者

    1、了解网络法律知识和规定。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如有的同学认为网络是自由的,所以可以在网上随意发布自己的想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我就给学生解释明白: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操守,在网上仍需要坚持。我们一方面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监督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经常向学生宣传和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真正让学生做到知法、守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2、帮助孩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指导孩子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学会绘画,参与健康的网上活动。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收集和推荐一些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网站的网址,推荐给孩子。比如:中青网的“少年版”、 “中国儿童网”、“中国少年雏鹰网”等都以很多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孩子们网上汲取了知识,获得了快乐,减少了毫无目的地在网上乱逛,减少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正确对待“虚拟”与“现实”的差距,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整合各种力量进行道德教育。
    网络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的危害性又是最大的。国家在网络上的事故如黑网吧失火;国家机密被“黑客”盗取;未成年人浏览或参与非法网页的制作与宣传。所以,我们要重视网络教育,从小孩子抓起,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生识别什么是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不要去做违反道德的事。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不胡乱发表言论等。此外,还可以与语文课相互渗透,谈谈知识产权,谈谈网络道德,谈谈软件的盗版问题;与班会、队会结合开展一些活动,举办一些讲座等。通过活动,整合各方面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尊重他人,对他人负责。
    4、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律能力和法律意识以后,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网络上的自我保护,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和相关情况,不要去点击不健康的网页,不要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等等。
5、让网络成为促进学习的好帮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01:47 | 只看该作者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设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利用所学的知识查找资料,强化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校园网,把作业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学生们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使用网络成为促进学习的好帮手。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举办网络知识讲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活力、多姿多彩,让所有孩子的好奇心都得到满足、潜能都得到发挥。
6、拓展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教师要以一个普通的网络人身份参与到其中,使自己的工作贴近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络主页,鼓励人人是班级博客的小主人,让班级博客或QQ空间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大舞台。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法,使学校道德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效果。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青少年的道德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信息的海洋中正确把握航向,成为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书如果没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网络是永远敞开的课堂,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长期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更真实、更自然,使学生能健康文明地使用信息,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使信息社会更加安全、更加和谐,让孩子们在网络中健康的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18 19:17:46 | 只看该作者
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教学 学生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



  3.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4.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尽量是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可以以“环境”、“奥运会”等作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某种意识和素养。



  三、抓好网络德育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如:中学生在线、中国中学生报等。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倾诉。因此,网上交友是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网络并非一片净土,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情况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注意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17: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