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写作论文小学高年段习作有效教学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4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写作论文小学高年段习作有效教学探究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汇璟实验小学 陈晓红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形成和发展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本人就小学高年段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实施的具体的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试图寻求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论文分别从高年段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具体陈述语文教师应采取的有效策略,并列举了有关例文,意图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段; 作文教学;根因探究;方法探究
    从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多年,发现一怪现象:高年级的作文教学难于中低年级。照常理,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优于中低年级,作文教学应好进行,观察发现其实不然。谈起习作,学生就唉声叹气,即便是到了小学高年段,许多学生拿起笔写作文,也总是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抑或寥寥几句,东拼西凑成所要求的字数交给老师,其中不乏一些“大话”“空话”“套话”。习作教学成为老师和家长最为头疼之事。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许多教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也不乏有效果的途径,下面是本人对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中产生困惑的原因做了研究,希找出根因,进行研讨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力使学生变习作为“喜作”。
一、根因探究: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其它三项技能的最终归宿。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通过研究,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
1.学生思想空洞,缺乏对周边事物的细心观察,习作缺乏素材,内容空洞。
2.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少,导致懒得开口表达,语言贫乏。
3.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严重:
⑴疑虑心理。不少学生总怀疑自己的习作能力,担心把作文写砸。
⑵厌烦心理。视作文为“活受罪”,应付老师,被动行文,写作时常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
⑶自卑心理。认为写作文太难,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表现为作文能抄就抄,能摘就摘,导致临场作文能力不佳,得分不高,自卑心理加重,造成恶性循环。
⑷虚荣心理。每次都不择手段地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仰慕,争强好胜,爱出风头。一旦有机可乘,便铤而走险,或抄袭优秀习作,或机械模仿,或搬出小学时的成功习作。

⑸依赖心理。表现为一切依赖老师,把老师的指导奉为圣旨,言听计从。
4.教学模式陈旧。
    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二、方法探究:
怎样让学生自由作文呢?根据新大纲的精神及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摸索出了以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由作文的经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1.素材积累,眼到心到才开窍。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阅读量的积累,没有细心地观察,没有好词佳句的积累,怎能写出优美、别出心裁的作文呢?
写出好作文的前提是有材料可写,特别在考场上,短时间内要审题构思书写,如果平时没有大量材料积累,考试时就发晕了,免不了胡编乱造,或套路,或模式,陷入机械应试的悲剧。这是语文考试的巨大悲哀,好成绩就免谈了,还因此毁了学习语文的基石,悲剧甚至可能蔓延到整个成长过程。这时,平时积累的素材就大大地派上了用场。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本《素材本》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坐在家里,妈妈做饭的声音、饭菜的飘香;走在路上,阳光投下的树荫,迎面吹来的凉风,有一个人伫立在路旁,一只白色塑料袋在风中翻滚,等等,是我们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但是事过之后,基本上就被忘记了。有些突发事件让人吓了一大跳,或让人笑得肚子疼……总之是那些特别刺激的,就会给人留下一些印象,比如一个小伙伴在搞怪等等。留下印象的事情,往往过一段时间还会想起来,但时间久了,也会忘记的。还有一些事情,别人好像没怎么留意,可是自己印象深刻,这些我都让学生记录在《素材本》中。然后,我结合《素材本》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或优秀习作,根据自己的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学生有了自己自主学习的机会,自然珍惜。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面广了,获得了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作文能力也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希望继而能达到了信手拈来皆文章的境界。这真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拓宽素材收集范围,提供创作机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应鼓励家长或学校、社会多提供外出实践或动手操作的条件,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和观察的条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只是模仿别人的生活那写出来的文章只会是空洞的,缺少个性的。在此基础上应多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中小学阶段,孩子们最热衷的莫过于做游戏、动手实验、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组成了多姿多彩的童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遍地的野花野草;可以到公园与蝴蝶共舞……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出游是学生喜欢的事情,在每次出游时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说的记下来加以整理,这样在写作时学生人手又有了第一手丰富的素材了。
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或参与各种活动,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真实、生动、典型的习作素材,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体验情感、提升认识的过程中深化习作主题,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来。比如,一位学生参加了本班级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后,写了一篇题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的习作,文章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第二组上场的是四位小女生,瞧,她们有点儿害羞,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开始朗诵了,她们那优美的声音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小而大,由小而大……朗诵结束后,她们还弯着腰,说:‘谢谢大家!’说完,便匆匆走下去了,犹如一朵害羞的小花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41:05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轮到我们这组了,虽然我没有上场,但我也希望我们这组可以取得好成绩。我心里默默祈祷着:‘菩萨保佑啊!保佑他们一定要读得整齐,不要让我们组丢脸啊!’当我看到他们坚定的目光时,刚提到喉咙的心又被我抓了回来,‘预备,齐。’老师响亮的声音带动了他们。‘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听到这里,我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在漆黑的马路上,在微弱的灯光下救护那位受伤的车夫的情景:鲁迅先生半跪着,小心翼翼地夹出碎玻璃片,天虽然有点儿冷,但鲁迅现实忙得满头大汗,最后还给了车夫一些钱,让他休息几天……忽然,一阵隆隆的掌声把我从深思中拉了出来,响亮的掌声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我们组最终取得了第一名!”
多么真实且富有理性的话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直接体验,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来的。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习作素材,既要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性、针对性(包括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支农体验劳作之苦,到工厂、企业听老板们的创业史以体验创业的艰辛等;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内竞赛活动,如各种名目的赛诗会、朗诵会、歌手比赛、放风筝比赛等),又要注重把组织开展活动积累习作素材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序列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积累自然而然成为习作素材的活水之源并汇入学生笔尖。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感受了事情的经过、了解了基本的事实,学到了鲜活的语言,就会有东西可写,有感而发。总之,老师及家长应相互配合,共同创造条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3.鼓励为主,拓展思维,集思广益。
有了素材做“菜”,教师要继而鼓励学生开拓脑中积累的材料,鼓励选材要独出心裁,不能千篇一律,然后集思广益,将个人的“小流”汇成全班的“江河”。如描写母爱,有些学生就缺乏观察,写了雨中送伞、生病了妈妈送“我”去医院,而有的学生就会认真观察生活,如写送牛奶、为我盖被子、煮鸡蛋……吃鲍鱼,
点明父母对儿女和对自己的爱是:全部比零。同为雨中送伞,有些学生就会抓住不同的方面来写,写妈妈撑的雨伞总是朝向我这边,这是爱的斜度。
习作的选材,关键在于如何善用身边的生活材料。文章的高下,取决于真情,也取决于立意,材真而意远,必是文中上品。刘勰在他的创作论开篇就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强调的便是“意”在文章中的重要。眼前所见,是作文的依托,也是作文中最主要的材料,如何通过这眼前之物、之景、之人,来做到“意”接千里万载,这便是感悟生活的能力。
    世界再大,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物象组成;人心再深,也得由一个个生活的细节反映。习作中表现的“意远”,当然也得由一个个小小的具体的材料表现出来。任何一个材料都可以是习作的好材料,但并不是任何一个材料都可以写成好习作,能够根据习作的需要洞悉生活、剪裁生活、挖掘生活,才是巧妙选材的表现。这个对生活中事物进行提高和精炼的过程,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身边熟悉的人、事物或现象开始,寻找巧妙的角度,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将熟悉的生活表现得出人意料,把平淡的见解挖掘得意味深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41:11 | 只看该作者

     在《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这么一个说法:“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意思是说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说明一个人非常善于观察和判断,这种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就是见微知著的能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敏锐地注意到洗澡水的漩涡跟地球的自转有关;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遇盐酸变色就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的变色跟盐酸有关系。这也是见微知著的能力。在作文的选材艺术中,眼前的生活是“微”,作者的思想是“著”;作文的材料是“微”,习作的立意是“著”。见微知著,既要培养“见”的眼光,还要训练“知”的心灵,我们的习作才能真正做到寸草感知春天的气息,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4.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有个性。
   
   习作教学时千万别为了追求形式,从而抑制了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安排,舍本逐末。学生写作时经常随着自己心情的变化而体现在习作的内容中。这种心情的变化就是对生活的直接体验,高兴或伤心的心情,大多是在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经历和现状的基础产生的。围绕这样一种具体心情来观察这件事,往往会结合对自己生活经历的认识理解和想象的具体方法来体会,这不仅是条理和逻辑上得到锻炼,还会发现一个非常奇妙的新世界,为习作素材积累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天高地远,皆为心中素材;湖光山色,都是笔底妙语。
可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拾贝记》
“炎炎夏日,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福建省的东山岛。
下了车,一股清爽的海风扑鼻而来,拥抱着我。一片软绵绵的沙滩出现在我眼前,我捧了一些沙子,就像捧着一颗棉花糖,丝毫不觉得炎热。大海上,一朵朵洁白的浪花肆意地冲击着人们。这美景夹杂着人们嬉戏的声音,真温馨啊!
享受着海水的凉爽时,脚下出现了一个洁白、精致的小贝壳。边上虽然有一些凹凸不平,但是内部却光滑、细腻。在几分钟之内,我就拣到了十几个形状各异的小贝壳。拣贝壳就像农民在插秧,都要看准位置,再弯腰。虽然这样弯腰,腰会很酸,但是却可以收获与家人分享这些形状各异的贝壳的喜悦心情。
突然,我看见一个哥哥拿着一个桶在拣什么,桶已经快满了。我好奇地问:“哥哥,这是什么啊?要怎样挖?”“这些是活的螺,看见一个洞,就用手拼命挖,就会看见两三个螺。”哥哥耐心地讲解。我按图索骥,看见洞就挖,拼命地挖,可挖了很久,仍不见螺的踪影。我挖得不耐烦了,正当我想放弃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一句名言: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连粗粗的铁杵也能磨成细小的绣花针,那我为什么不能坚持挖到螺呢?终于,我挖到了一个螺,我高举着螺,大声欢呼:“我成功了!”
今天,我不禁收获了漂亮的贝壳,还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
看,沙滩漫步,本是我们这些居住在滨海城市的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很平常,可是小作者夹带着愉悦的心情,那一切也就不寻常了,所有的事物在她眼前是那么美妙“我捧了一些沙子,就像捧着一颗棉花糖,丝毫不觉得炎热。大海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41:16 | 只看该作者

一朵朵洁白的浪花肆意地冲击着人们。这美景夹杂着人们嬉戏的声音,真温馨啊!”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如果想写一些美丽的事物,要试着给这种美丽找一个具体的理由。这个理由一定是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这样的美丽才会实实在在,不至于因为空洞而让人讨厌。
同时,这篇文章还教给了我们一种素材积累的方法:身边的事物,是作文中最主要的素材,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能够入眼、入心,作文中可以写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从生活中得到的道理也会越来越深刻。
5. 重视作后修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评改和交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何其芳同志曾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作文教学也有“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进行作文修改呢?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点评当中来。
每次在全班作文总评时,我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与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应注意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不足之处也用委婉的语言指出。我经常在评语中写道:“你的进步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若能将错别字这只“纸老虎”打败了,你就更棒了!”“你的文章叙述得真有条理,娓娓道来,可是就是那么一两个用错的词影响了整篇文章,多可惜呀!”学生在拿到作文后,看完了评语都会找出自己的毛病加以改正,从而让整篇文章更加精彩。在指出全班的共性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一是感受情感强弱、停顿长短,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二是感受语句是否含混别扭,查语句是否明白通顺;三是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与内容贴切,查用词是否恰当;四是感受内容是否杂乱,前后意思是否重复,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接着,让学生
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互相说说优缺点,有哪些好的地方是需要自己学习的,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怎样写更好。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写作技巧也得到了提升。最后,教师可选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作品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集体修改,旨在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范例修改中,学生往往众说纷法,要引导其各抒己见,要在意见基本统一时决定怎么改,不要走过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41:21 | 只看该作者

6.习作有路“赏”为径。
    作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积极性也会极大提高。
    在评改后,我利用班级中的《快乐展示》、班级手抄报、学校“文学社”及报刊征文(如《潮汕少年周刊》)等这些平台,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花红柳绿春意闹”。从教以来,已有多名学生的作品登载其中,班中学生争相阅读,获奖学生不仅能收获作品变成铅字的喜悦,也能收获同学们的羡慕、赞美,其自豪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习作积极性也大幅度增强。最后,在每一学期的期末,把优秀作文及进步作文汇总,打印成册,让学生成为一个个作者,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成为作者的骄傲也让学生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对写作热情高涨,激励学生保持着写作的兴趣。相信只要给予学生舞台,给予长袖,那么他们必定善舞。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在习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创设探究习作规律的情景氛围;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发挥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习作这一学习活动中来,在习作中提高水平,在参与中展示自我,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一个好的平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积累、习作,提高习作能力。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教学,又是
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大胆探索,我相信习作教学真正做到“有效增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