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课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3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课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读懂   方法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意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教给他们读懂各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够的,只有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有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或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对词句进行迁移。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教给他们读懂各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够的,只有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我根据平时的教学,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
一、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每次布置第一课时的前置作业时,我都会让学生读课文三回以上。学生在初读全文时,首先要疏通字词,即要读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词基本意义,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每教一篇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基本意义,为进一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深层含义和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大意,读懂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把握课文大意的方法,可以从课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从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去把握,可以从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去把握等等。如《走进丽江》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来学习课文。这是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草船借箭》,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把握课文大意:“谁用草船向谁借箭?”“结果如何?”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在学习小组的小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或分自然段读课文,或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他们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为真正读懂文章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或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新课程对词语的教学越来越重视,一改以前传统的教学词语的意思的方法,注重有效的、生动的、富有价值的词语教学。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重点词语,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如我教学《孔子》这篇课文时,文章中有一句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去找这句名言的意思。学生很快发现这句名言的意思就在文章中,意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理解文中的两个“才”字,第一个是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句子中,第二个是出现在“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这个句子中。这两个“才”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完全不同,我让学生想想平时自己不小心给火烫一下都疼死了,学生很快就能理解第一个“才”字表示时间长,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就理解第二个才字表示时间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37:4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或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在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在品悟课文时紧扣重点词句进行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总有提纲挈领的重点句、中心句。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找重点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紧紧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西风胡杨》时,我让学生找出第二至四自然段的中心句,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了解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特点,并且作者给胡杨赋予了人的性格,从而赞扬了胡杨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还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这是一组排比句,表达了“我”的恳切希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祈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体会出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关注环境保护的强烈责任感。我让学生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来理解课文,他们对言语的感悟就会越来越深刻。
四、在老师示范引导,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
    有的课文结构鲜明,写法类似,我就以某一段为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悟”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反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它段落。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桂林的水和写桂林的山两个段落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写桂林的水的特点的部分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学生体会到,是用首先找出写桂林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接着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桂林的山的部分,收到良好效果。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所描写的“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景色,四段结构相似,可先引导学生理解写“春”一段,再依法自行读懂其他各段。这种学法的迁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悟”出阅读的学习方法,就容易把一篇文章读懂了。
五、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周振甫先生在《立体的懂》一文中曾如此阐述:“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平面的懂只懂得这课书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字,在别课书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假如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
立体的懂最终应落实到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的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应该有对整篇课文的整体感悟,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肢解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37:46 | 只看该作者

六、让学生对词句进行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学习课文,就是从这一个个例子中去揣摩语言,积累语言,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我们让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还要思考一下:学生从课文中究竟学到了什么?他能够运用这些语言文字吗?
《梅兰芳》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悉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赞扬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学完第一、二件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第三件事,画出重点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当学生汇报“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这段话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适时介绍: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他,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虽然这样,但梅兰芳一直坚持大节,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并且让学生进行“宁愿……宁愿……也不愿失去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句式练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会学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以梅兰芳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就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让学生真正地读懂课文,应该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理解语言;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地感悟文本;整体感悟文本;读中学写,写中悟读地运用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3: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