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这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如何使这种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进行有效地融合?本文从现实课例与应用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英语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是培养素质型和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英语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多重感官刺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景,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动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面对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兴趣不浓,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被动的学习,而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艳、音响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和优势,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引导思考、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如在《What day is it today?》,这一课原本七个单词的发音又长又难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容易混淆和发音不清楚。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八仙过海,路上遭遇了七个星期神为难的闯关游戏,先请学生帮助过语音关,句子关,还有对话关,最后取得了胜利,学生得到如来佛的礼物,一段顺口溜,还有一首星期歌。因为画面的生动形象,以及闯关游戏的设计,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帮助八位大仙过海。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的说单词、句子,学习的欲望得到激发和满足,并且主动出击,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大声读着单词、句子,兴趣十足。再如:教学《body》这课,介绍新知touch 和nose, eye, ear, face, head, hair时,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只卡通狗“Snoopy”问学生:“Who’s this?”学生答:“This is Snoopy.”然后教师朝着屏幕喊:“Snoopy, touch your nose, please. ”这时屏幕上的Snoopy就用前爪摸着鼻子说:“This is my nose. I have a big nose.”(这时Snoopy 的鼻子闪烁几下,同时出现单词nose) 接着老师对同学说:“让我们一起对Snoopy说‘Snoopy, touch your nose, please.’”最后教师再分别教eye, ear, face, head, hair。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情景,将新知单词的音、形、义,词组的表达方式、句子的结构和功能清楚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