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山城区第五小学 王玉玲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明显存在,教学时,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师生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交往匮乏,语言、情感、精神沟通缺失,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 合作学习
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反思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师生互动有以下几个误区:教师只是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上课只是传授知识,是单向的付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配角,上课只是聆听知识,是单向的接受,从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师生 “打兵乓球式” 一问一答,学生机械的回答“对”与“不对”,提问没有思维的启迪,只是硬记的知识点;师生互动只限于对个别学生,面向全体的互动较少;师生互动时太过注重活动的形式,忽视应传授知识为主……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我们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导入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捕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激发求知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