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良好氛围里,学生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和要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民主氛围、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能敢讲会讲,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丰富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3]
三、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进行传、帮、带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一个显著特点是交际的双向互动性。[4]在学生之间进行传、帮、带这种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就是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在交际中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实行一帮一、先进带后进,就能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大纲指出:“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流。”只有无拘无束,学生才会乐于去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才会体会到交流的乐趣,才能达到学习结果的高效率。由于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而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了较为宽阔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之间的自由学习,相互评价,活动互助,提倡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使学生的思维在口语交往中得到充分活跃的训练。[5]
四、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示范引导交际方法
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弱。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因此,教师的指导要切实、精当。首先,要努力调动学生在字、词、句、段、篇上多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知识等交际内容方面的材料和语言材料:如以游戏为交际内容,就补充、搜集一些游戏方式方法材料;以讲礼貌为交际内容,提示一些礼貌语言材料等。其次,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于能力培养,加之小学生对枯燥、干瘪的口语交际知识与方法也缺乏兴趣与敏感,教师指导的重点与方式,不是讲授大量系统的有关知识与方法,而是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知识,点拨语言表达、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使之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当学生口语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说,缺少必要的示范,学生很迷茫。当然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有时候也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学生来示范。
总之,如能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体现上述特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又能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真正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