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为“用”而用,盲目“拿来”。在很多的教学评比活动中,课件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众多的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课件,有些实在是为“用”而用,追求一种形式,图个时髦而已。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这些都是由于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存在误区而导致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只有教师真正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转变理念,正确地将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我们教师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正确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功能。如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计算机视频反复播放,提供虚拟的活动场所等,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一)增强动感,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安塞腰鼓》时,多媒体出示一个宏大打鼓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后, 学生会清楚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