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1: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它以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形、声、色、光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感受艺术美,欣赏美,从而产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和他们的音乐素养,使得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种多样,教育方式更显得活泼和有效。
关键词: 多媒体;幼儿园;艺术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能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使图片色彩鲜艳,而且放大了几倍,动画效果好,游戏气氛浓,使孩子们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我们学前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彻底改变了一贯老师讲、幼儿听,几张图片反复讲述、摆弄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运用到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较多,无论是音乐欣赏、歌曲演唱、律动活动或是打击乐演奏等,它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音乐之美。[ ]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活动的效果,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6 岁的幼儿思维发展尚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用形象的图片、教具等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比如我园一位教师上过《拔萝卜》的公开课活动,活动中教师并非一开始就让幼儿学习歌曲,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与理解儿歌的美,表达儿歌的欢快节奏。画面中首先出现一个大萝卜,三个小动物来拔萝卜,拔不动怎么办呢?请幼儿自己发挥想象猜猜谁会来帮助他们。请幼儿上来轻轻点击鼠标,看看谁来了?原来是老奶奶来帮忙啦!还是拔不动!谁会再次来帮忙呢?小姑娘、小花狗、小鸭子都来帮忙了。通过这一系列动画与儿歌相结合,幼儿生动的感受到了歌词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视听结合下,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学唱歌曲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同时也保证了幼儿总是有兴趣、有新鲜感、不厌烦、精力集中,并逐步锻炼了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了其注意力、想象力。这个课件通过活泼的音乐和形象的画面完美结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拔萝卜的快乐和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不要说现场的孩子,就连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因为这个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也被深深的吸引了,而且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极其高涨的热情表现让我们听课的老师觉得孩子是由内而外的表现出来的,这种来自心理的表现是离不开活动中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可见,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二、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幼儿眼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1:17:24 | 只看该作者
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它以较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多媒体教学,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点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运用鼠标轻轻一点,一个音乐符号出现或者一个苹果标志出现,幼儿一定非常感兴趣,而且认识了一些图谱标志,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如小班音乐活动《大蛀牙》,首先通过律动音阶歌,摸摸身体部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老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图片,看图片上是什么?是健康的牙齿吗?从而导入歌曲《大蛀牙》,让幼儿边听歌曲边看图片,听听看看歌曲里都有些什么?再次让幼儿听音乐,还要看图谱。图谱分别用一个小娃娃的图片、嘴巴图片,蛀牙图片,牙刷图片代表,非常形象生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图谱教学,幼儿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也特别感兴趣。有的小朋友还随机加上了动作,非常可爱!在小朋友都在想动作时,一个响亮的声音:“我的牙齿是白白的,没有蛀牙。”我顺势引导他们:“那你会编一首更好听的歌曲吗?”幼儿想了想,马上唱到:“有一口小白牙,原来爱刷牙。”
同时,我点击下一组图片,让幼儿进行创编没有蛀牙的歌。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发展幼儿看图谱的能力,不仅形象鲜明,而且符合有幼儿的认知水平。这样的音乐课不仅幼儿喜欢,而且老师上的也很轻松。
三、培养幼儿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捕捉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艺术教育中,便可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法能让幼儿在更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舞蹈的美,进而乐于表现美、创造美。比如,在指导幼儿舞蹈《花鼓乐》时,我截取视频《海安花鼓》中的舞蹈表演片段供幼儿欣赏。在欣赏完后,幼儿想尝试和模仿表演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
在多媒体教学法中背景音乐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而且在音乐活动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事先制作好一些描绘乐曲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将音乐、画面综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幼儿通过聆听音乐,还能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律动活动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表现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用动作作为音乐的“化身”。[ ]幼儿听到音乐后,把心中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体态律动是音乐的“化身”。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律动活动又恰好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我利用图谱为载体,向幼儿传授律动活动的精髓。例如在小班律动活动《猪八戒吃西瓜》中,我先启发幼儿说出吃西瓜的几个过程,再点击课件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活动中加入相应的节拍,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如《洗手帕》的律动活动,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幼儿看一段《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动画片(截取其中大头儿子洗衣服的片段),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可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因为动作就是来源于幼儿生活,搓手帕、卷袖子的动作形象、简明。通过观看图片与动画,幼儿更乐意参与到活动中,而且搓手帕的动作是幼儿在律动活动中最喜欢表现的,它的一再重复、再现,使律动活动更活泼、富有童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幼儿利用手、眼、脑等各种感官感知音乐,充分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发挥了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1:17:29 | 只看该作者

四、总结
信息技术将抽象化、概念化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幼儿理解的难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点。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音乐活动,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多方面地调动幼儿感官,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音乐教学的密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体现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总之,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现实。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将会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很快的被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道绚丽的彩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