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探古典诗词教学与多媒体应用的有效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0:3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探古典诗词教学与多媒体应用的有效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追求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即信息技术(包
括多媒体)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古典诗词教学作为体现语文人文性特点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已纳入高考的必考范畴,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古典诗词教学该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欣赏水平?这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一、示范诵读体味声韵美;二、创设情景感知意境美;三、拓展思维品评形象美。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典诗词;教学;多媒体应用;整合
古典诗词是一种高雅艺术,以精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愫、丰富的想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通常所指的多媒体技术,是一项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像、动画,使多种信息建立起逻辑链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作用的技术。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追求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即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显然,古典诗词教学作为体现语文人文性特点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已纳入高考的必考范畴,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诗歌题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首先是介绍诗歌的文学常识(作者、年代、字号……),其次是理解关键词和重点诗句的含义,最后是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的确契合了应试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成绩;殊不知,却失去了诗歌本身的功能,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古典诗词教学该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欣赏水平?这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
一、示范诵读体味声韵美
古典诗词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低吟浅唱。示范诵读(朗读和背诵)是古典诗词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第一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把握诗歌的节奏,体味诗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一般说来,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式;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式;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式。讲授《静女》一课时,教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初步体味到《诗经》重章复唱的表现艺术;其次,在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一致认为诵读该诗的情感应该是这样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度兴奋)----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焦急万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高兴)----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赞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喜悦)----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兴奋得意);此时,教者再次借助多媒体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在一唱三叹中深刻感悟到男女主人公的绵绵情意,余味悠长。
诵读时,每拍之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这首诗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被誉为是“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学生初读该诗时,除了能够读准字音之外,便是基本分清了该诗的朗读节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对于诗中的韵味,则无从下手。教者在此点拨引导:首联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适当延长;颈联中“悲”、“常”、“病”、“独”四字要重读;尾联含无限凄凉之情,要读得缓慢、沉重。此时,借助多媒体示范诵读,学生能够感受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朗读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学生在仿读的过程中,不仅读出了“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也让我们仿佛游走于其中,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二、创设情景感知意境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0:33: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词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那么,何为“意境”呢?“意”就是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课文中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的“意境”即“文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唐诗宋词元散曲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众人的喜爱。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对其强加记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古典诗词欣赏结合起来,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进而和诗人产生共鸣。
在教学展开阶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诗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受到课堂条件的限制,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教师的“纸上谈兵”是难以给学生一个丰满的感性认知的。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教者借助多媒体具有真实再现、具体可感这一特点,通过简单的击键操作,引导学生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江潮浩瀚无垠,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鸿雁远飞,无法飞出月的光影;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词人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同样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 使我们得以领略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北宋婉约词派代表之一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显然,诗中涉及的许多景象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是很难唤起学生的美感的。因此,根据词意,教者绘制了一幅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并且配以舒缓清悠的《琵琶语》及相应的解说词,让学生在音乐和动画中感受其形,不由自主地置身于雅致繁庶、清丽可嘉的仙境中――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帘幕轻摆,桂子飘落,笛声荡漾……试想,如果不配以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怡人的旋律,没有形象的画面,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又怎么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美呢?可见,运用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解决许多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诚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值得一提的是,教者必须在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前提下,注意多媒体(课件)与主媒体(课本)的关系,注意适时导入,把握好播放多媒体的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感受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0:33:47 | 只看该作者

三、拓展思维品评形象美
古典诗词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往往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再加上诗词鉴赏本身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对古典诗词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感受诗的意蕴,进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的再造,拓展训练了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实现了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讲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教者根据三维目标对教材进行初步分析、处理,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随后组织学生通过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取出本词的词眼“愁”,归纳出“愁”的内涵: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但是,在后人对词人李煜的评价(“薄命君王,绝代词人”)这一方面,学生却不甚理解。为此,教者借助文字、影像、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播放了《百家讲坛李煜》这一短片,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使学生对李煜这一形象有了较为客观而又全面的认识:李煜(937年-978年)作为南唐后主,政治上毫无建树,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作为“千古词帝”,李煜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李克东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和方法》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新型的教学媒体----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交互性、超文本及网络化等特点;当它作为辅助手段与古典诗词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时,可以起到创设逼真情境、凸现重点难点、拓展学生思维等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情感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达到“巧借‘他山之石’,智取教学之‘玉’”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