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换位思考”是德育工作的理性支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3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换位思考”是德育工作的理性支持
摘要:1.“换位思考”就是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在处理某一件事情时,不是居高临下地解决问题,而是将自己的思维转到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分析事情的经过。
2.“换位思考”不仅仅是教师换一种身份思考,更应是在此基础上统筹理性思考,是宏观思维和异位思维的有机结合。
3. 善良的品质是一个好和德育工作者的灵魂。当一切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时,善良或许就是一把金钥匙。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学习获得才能和品质的。而学习一定有样板,教师就是学生的样板。一个好的样板是打造高品质产品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一颗善良的心,就是学生健康心灵的依托
关键词:换位思考  德育工作  理性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在处理某一件事时,不是居高临下地解决问题,而是将自己的思维转到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分析事情的经过。“设身处地”意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设身处地”含有“同感”、“移情”的意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同感是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于有如亲身体验的了解,要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同感受自己一样”。而移情则是你体验与你交流沟通或你意识趋向的对象的情感和情绪,仿佛你自己有同样的情感和情绪。换位思考是在运用“同感”、“移情”的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态度处理“育人”的问题。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首位的。教育是要对人产生多方面长时间的影响,是对人的素质的提升,是塑造人的工作,而不只是制造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机器,对人的一生更有意义的不是一时一刻的分数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知识,而是人的优良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而能否赢得学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同感共鸣。而学生的同感共鸣的前提是教师能否设身处地感受学生,正确、公正地对待所遇到的事情,理解学生的行为。能否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维,这是一个好教师的必备品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获得良好收效的前提条件。
因此,一个在品德教育方面能获得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能解决问题的一些优良品质。
1.教师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
站在某一个高度向下看时,我们会因为所站的高度不同而看到不同的景物。而当这个高度达到相当程度时,我们视野所及就会更全面,情况了解更接近事实的原貌。因此,考虑解决问题和思维的难度也更多面。相似的,在教学领域中,教师的知识丰富程度达到一定的容量和宽度后,就能清晰表述本专业知识的构成和逻辑走向,引领学生准确获得这个专业的知识,避免含糊不清和失当的讲解所导致的错误。也能较好地组织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过程中的分歧变化。在讲授知识时就能以知识的博学散发出来的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从知识的领域震动学生的心灵。而这一点恰能在“全人”德育中体现出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可能每一个教师都接受专业德育培训,也不可能每一个教师都专门从事德育工作,而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功能则很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态度。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获得成功的德育,必须要有相当的某种专业知识作前提,这是学校德育优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且,一定宽度的知识面也能多角度辐射问题的解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39:02 | 只看该作者

2.平等意识
这是德育优效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要有平等意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处理任何问题时与学生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在其知识性引领指导的前提下和学生平等交流。这种平等是人格地位上的平等,是心沟通的平等,是不含固有偏见和歧视的公正交流。教师应试图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和指导学生的生活,要等待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发表不随声附和的意见。但同时,教师作为知识引领者也要适时指出或适当修正过度和明显失当的意见和观点。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意识的培养。
3.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的品质是一个好和德育工作者的灵魂。当一切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时,善良或许就是一把金钥匙。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学习获得才能和品质的。而学习一定有样板,教师就是学生的样板。一个好的样板是打造高品质产品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一颗善良的心,就是学生健康心灵的依托。
有了这些优良品质,才有进行“换位思考”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才能在德育实践中训练和操作自己的换位思考的能力呢?
首先,仔细观察,认真听学生说,尽量了解事情的本来面目。
当学生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一定会有异于常时的表现,这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主动帮助他,让他在一个能获得相对心理安全和不受干扰的环境里开口讲出他的问题。教师注意他的叙述内容、叙述过程中体态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不时回应。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使自己的心态靠拢学生,感受他的情绪,仿佛犹如自己经历一样。教师的非强迫性情绪参与,即适当调整和转换自己的心理角色,尽量以学生的价值参照系作为看问题的窗口,不以自己固有的意识干扰对问题的思考,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全面实事求是地了解事情的发生经过,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的关注也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
面对屡教不改且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不仅是要清晰这件事情的实际过程,还应进一步了解该生的家庭人际关系和其所交往的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便从根本上找到他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作好品德扭转工作。
其次,善意地理解学生的行为指向。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期,具有极大的性格品质的可塑性,同时也是情绪多变、易冲动的时期。往往容易与不同的观点发生明显的碰击,尤其是在认为自己是持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时,这种强烈的冲击将更甚。比如在课堂上不留余地地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在了解了学生这种特有的青春期心理特征及行为反应后,应对学生的行为指向予以善意地理解,如果自己是错了,就勇于承认,反之,也应考虑学生也许只是想表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是成人意识和独立倾向的体现。教师与学生没有本质的对立和利益矛盾,冲突应该只是情绪上的,是语词表达不当,或沟通通道错位造成的。教师只有基于对学生的这种善意的理解,才可能使自己的宽容品质逐渐建立起来。惟有如此,教师才能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从而达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39:06 | 只看该作者

再者,宽容学生的冲撞和反叛,让学生把话说完。
这是教师最需要而又最难做到的。人们容易自上而下地爱护和体贴,却很难接受异己的观点,或直接危及面子的行为和话语。作为普通公民,这种“海涵”的品质就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被人们所普遍推崇和肯定的,甚至是一种被崇敬的道德表现。而在德育领域的教师已被无声地推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位子。因此,一切人类的美德在教师已被公认为是基本或必备的品德,即道德。而更为崇高的道德对于教师而言仿佛也只不过是略高的要求。德育者身不由已地被推到了人类道德领域的典范层面。在这样的意识背景下,教师的失范行为变成了失德的行为,教师的不高尚行为或伦理底线的行为被降视为不道德行为。因此,非但不能在德育意识上与普通社会标准持平,而且必须在更高的意识层面上炼化自身修养,犹如追求终极生命意义的苦行僧。在德育过程中,最难且最能达到德育至真意义的“对伤害源的宽恕”,就必然成为最终最显的障碍。教师只有越过这一障碍,才会如凤凰涅磐般领悟做人的至真的意义,亦即做人的工作的至真的意义。每一个教师个体的成功就可以让整个学校获得彰显的德育效果。还是德育“换位思考”的深层意义,也是学校德育的灵魂。而“让学生把话说完”则有助于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平衡过程和耐错力的提高,也是达到学校德育的必然途径。
最后,传递人性温暖,激发学生的人格潜能,塑造健康心理空间。
每一个学生在体力、智力、能力等方面都不可能整齐划一,尤其是在高学阶段。学生的天智和秉性不能成为教师不公正对待他们的籍口。要避免教师的主观偏差,不仅要容纳学生与自己明显有异的各种价值观念、信息与看法,还要无任务附加条件的接纳学生。同时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有潜能可开发的,是能够改变的。教师也应该接受: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所欠缺的,也是有长处的。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发表意见和观点,平等地获得教师的观照。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向更多性格内向、有自卑感和不善表达情感者,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肯定感,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在表达前提平等的条件下正常合理地进行真实意思的表示。要信任和重视学生的表达,绝不出现讽刺、嘲笑和贬抑的意向表达,要表示诚意。教师所要传递的是人性的温暖,是以人格的感染力从事心灵对话,传达尊重人的信息,好让学生握住自信,克服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从而营造健康的心灵家园,赢得美好的人生历程。
因此,我认为“换位思考”不仅仅是教师换一种身份思考,更应是在此基础上的统筹理性思考,是宏观思维和异位思维的有机结合。它是基于人性基础上的理性思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理性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7: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