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巧用多媒体,助力课堂教学切入点的把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时,只有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也就抓住了最佳教学时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可以使学生由好奇到感兴趣,再有感兴趣到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统领教学全过程,先通过动画方式处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再用动态文字由远及近出示课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又好奇而高度注意,随后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与学生对话,向学生发问 ,引导学生畅游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迷宫,使学生形成注意—感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的过程,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切入时机,切入量,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必勉强,要用在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又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时,出现一排气球:红、黄、蓝、绿,接着又出示一排气球:黄、蓝、绿、红。然后让学生说下一排的气球怎么排列,为什么?虽然有些学生一看就知道了,也明白下排怎么排,可是还是有很多学生一下子没能想清楚,而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很难用言语说清楚,即使说明白了,其他不懂的学生也难想象。所以这时,根椐学生的答案,马上出示:把第二排的气球复制到第三排,然后,把第一个气球平移到最后,再把这四个气球向左推进一个位置。这一动态的演示,学生马上能明白气球变化的规律始终是红黄蓝绿的顺序,这节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助力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难点是一节课中的重要部分。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敲响重点,解决难点,又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形象,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而且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化难为易,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车轮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平稳。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又如“平移与旋转”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数格子),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利用多媒体,这节课就好上了。于是,我在教学时这样设计:电脑演示小船一格一格向左平移到虚线的位置。让学生走到投影仪前数一数,然后让全班同学数一数,理解平移的方向与位置。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平移的方向与位置。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尤其是在空间与图形、概念知识的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的作用尤其明显。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