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小学高段语文“测读导写”教学模式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小学高段语文“测读导写”教学模式探究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杨克真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分析新课改下小学高段语文所面临的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新程标准背景下提出科学的教学流程——小学高段语文“测读导写”教学模式。文中用一些典型的教学课例阐述了“测读导写”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成效。笔者力图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推广,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寻找合适的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提高四十分钟学习的效率。以此达到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   教学模式
论文创新点: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几年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影响学生能力获得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语文学习质量。当我们的教师还不是教学专家,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科学的教学流程。在对教师、学生和课堂做了深入的调查之后,我深深感觉到,打造小学高段语文“测读导写”教学范式,是我县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阶段发展的必须。

一、问题的提出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从观念和知识的更新、使用好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运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为,学生不仅需要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浸润一种文化,得到良好的熏陶。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不时这样询问自己:小学语文到底要教什么?什么才是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每一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
那么,怎样的教学形式才能立足于学生实际,解决教学中的疑惑?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密度适量地锤炼能力?又该如何让学生浸润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之中呢?
这一思考在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更趋于深刻,最后定格在“寻找合适的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提高四十分钟学习的效度”这一核心问题之上。这合适的方法是什么?根据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探讨研究,结合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了 “测读导写”教学模式。
二、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对教师、学生和课堂做了深入的调查之后,我们深深感觉到,打造教学范式,是我县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阶段发展的必须。
(一)、是学生实际的需要
我县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城,大多学生的家长并无固定职业,大部分为工厂操作工、超市员工、商贩等,处于社会阶层的较底部。所以,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教育孩子,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学习上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帮助。在这样的状况下,提高学生四十分钟学习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课堂所呈现问题的需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14:11 | 只看该作者

几年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影响学生能力获得的问题,如“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淡化训练过程”“教学资源严重浪费”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力的提升,也同时影响了语文学习质量。因此,我们讨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当我们的教师还不是教学专家,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把这句口号转化为一个个关键词,或者最好能够转化为科学的教学流程,在相对固定的流程中对教学的内容、时间等作出明确的限定,通过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而提高学生习得的效率。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语文“测读导写”四个环节中各有侧重:
“测”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加大预习力度,完善预习设计,强调教师布置预习的指向性,课堂上通过检测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所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读”的环节重在阅读文本,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课文学习环节。阅读教学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读的环节,我采用“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读书能力,并帮助学生获得深切的读书感受。这一环节没有限定教学的流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题材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导”的教学环节则是对文本“虚心涵泳”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中,简短的课堂时间逼迫老师们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抓住重点的,抛弃次要的,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反复咀嚼,细心玩味。这样的设计凸显教学简约而丰满的艺术。
但是,教学内容的取舍要遵照两个原则,一是精彩片段要取,二是典型的写作训练点要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引导学习,有时 “读”与“导”分开教学,有时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写”的环节指向延伸的内容, 根据“导”环节中所确定的写作训练点,延伸相同写法的片段,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的环节要求学生动笔表达,用所学习的写作方法表达事、物或者情感。
整个教学流程以习得为目的,保证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四、“测读导写”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引导预习,检测成效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每一节语文课前,我都会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对学生提出几个预习要求,并在课堂上通过检测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        借助网络与书籍,了解背景资料。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每一篇文章教学之前,我都会根据文本体裁来确定了解的背景资料。如果是名家名篇,我就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这位作家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我就让学生课下去读史铁生的文章,让学生提前感悟史铁生作品中一贯蕴含的思想——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思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是歌颂人物为题材的文章,则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与书籍对人物有所了解。如我在教学《文天祥》一课时,就提出来这样的预习要求,并在课堂上这样设计教学:   
师:关于文天祥,你的了解有多少?
(要求学生三两句话说一下自己对文天祥的认识。)
师:文天祥是以忠烈名传后世的民族英雄,同学们对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开书,把《文天祥》这篇文章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读,你对他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检测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使学生很快与文天祥、与文本有了一定的思想共鸣,并饶有兴趣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2.        对课文中字词的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作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字词预习。但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检测,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还拿《文天祥》一课为例:
师:在这一课,有几个字,我一直读不好,想请同学们帮帮我  :(出示课件)
脍炙人口    日趋腐朽     铿锵有力     说客
蒙古汗国    骁勇善战     大义凛然     炽热
指名几个学生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17:04 | 只看该作者
类似的预习检测手段,不但加强了阅读课中的字词教学,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使字词教学落实在不仅学了、而且会了的层面。
当然,对于每一课的预习要求,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只有一点勿容置疑,那就是所制定的预习要求一定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这样的预习才有意义。
(二)熟读精思,激发兴趣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鉴于此,大多数教师多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读书环节。可是,许多教师只是泛泛而读,走走过场,学生读后并没有大的收获。所以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借助于靳家彦老师的“语文导读法”,循序渐进地提出读书要求,如经常要求学生把全文浓缩成一句话,把一句话浓缩成一个词,从而让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和诵读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有的放矢的在反复阅读中获得读书体验。
“读”的环节重在阅读文本,这一环节没有限定教学的流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体裁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我在教学古诗时,经常采用 “三读古诗,品味意境”的方法。现以《牧童》一诗教学为例:
一读字正腔圆
    先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配乐朗诵)多有意思的古诗呀!同学们一定也很喜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要把字词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学生自由练读后,检查读书情况)
1. 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几位学生初读古诗)
2. 老师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正音,重点指导“铺、蓑”的读音。
二读抑扬顿挫
1.同学们,古诗不但要读得流畅,还要读出诗的节奏。特别是“铺”、“卧”这两个字要重读,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
我还想听一听其他同学的读,相信一定会更棒!(指名读)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还有哪些词可以读出语调的变化,能把诗句读得更美。(班级齐读)
三读诗中意境
    同学们,会读诗的孩子一定能读懂诗。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更要出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诗中的意境。请同学们在心里品一品每一句诗, 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让学生默读古诗思考)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维。这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 ”的理念。
(三)导学品悟,深入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读”贯穿阅读教学,但短短几十分钟时间,读什么内容?怎么读?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短短的课堂时间会逼迫老师们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抓住重点的,抛弃次要的,凸显教学简约而丰满的艺术。但是,教学内容的取舍要遵照两个原则,一是精彩片段要取,二是典型的写作训练点要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引导学习,这也是“导”的教学环节。有时,“读”与“导”分开教学,有时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为了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我常常在“导学品悟”这一环节下功夫,有时选择精彩的文段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感悟与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17: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片断
1. 师:有声的阅读是交流,无声的阅读是思考。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找到至少一处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心品一品,想一想打动你的原因?也可以写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默读、思考。)  
2.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读书体会?
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它体现了居里夫人的探究精神。
师:也就是说居里夫人的探究精神打动了你,你很会思考。谁有不同的感受?
生:感动我的句子是:“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她不怕工作环境的恶劣,依然坚持不懈地做实验,这种精神令我感动。
师:咱们真有同感,这几句话也打动了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句子,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居里夫人?
(教师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读后,老师指名学生问: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居里?
生:不怕困难的居里。
生:坚持不懈的居里。   
师:不错,同学们深入想一想, 从“可能”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可能会失败。
师:同学们,你想过没有,除了面对失败,居里夫人还会面对什么,当别人看到她没有成功时,会有什么反应?
生:别人会嘲笑她。
师:是的,居里夫人之所以取得这样伟大的功绩,不仅仅靠着大胆的直觉,而是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的工作热忱。让我们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读出居里夫人不畏艰辛、不畏人言、执着追求的精神。(齐读)。
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就像是人的眼睛,透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教师应在课文的讲解中抓住重点语句,带领学生走向文本价值深处,使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与思考,学会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去感悟人物精神层面的方法。并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情绪,从而获得更深的体验与感悟。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同时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我们教师应借助语文课堂这方舞台,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使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语文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割裂开来。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妥,因为我们所教的一篇篇课文就是一篇篇佳作。所以,我们要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结合文本内容,不妨让学生模仿一下名家或者精彩语段的写作方法,兴趣盎然来进行语段写作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2:17: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我在教学《成长》一课时,文章中有对约翰的外貌描写:
   “ 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师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就这么寥寥几句,一个天真可爱的男孩儿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不由得对他充满了喜爱。读着文字,我忽然想到学生在写人物外貌时,往往不知抓住能够体现人物个性的特点来写,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时真是达到了千人一面的描写,总爱写某某人“弯弯的眉毛,高高的鼻梁,有着一张樱桃小口”,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于是, 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语段的写作训练:抓住人物外貌主要特征,模仿本段内容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学生的思路如打开闸门的水奔涌而下,一些学生对人物的描写让我们读来不由拍手叫好:(附:学生的语段习作)
   我们班的赵涵是一个假小子,说话大腔大调, 走起路来,脑后的马尾松一甩一甩的。
每次读着学生的精彩语段,那感觉实为之妙。原来并不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写作之才,而是缺乏老师的引导。有经验教师的有效引导,能拓展开学生想象的空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当然,在语文课堂的习作时间有限,需要我们合理的时间分配来保证习作的有效进行。相信通过不懈地努力,使学生提升写作技巧,最终能用一段段美妙的文字串联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五、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
“测读导写”教学模式在我的课堂中实施仅仅一年,但也使之呈现出了一些变化。
1. 研究教学内容的角度变了
让我从原来关注如何教,改变为教什么。关注课文内容如何取舍才算恰当,怎样在关注文章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形式,外延的写作训练是否与课文的写作点相匹配,该作如何的写作练习等等。
研究角度的变化很明确的呈现了教师对课堂认识的变化。
2.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教学模式反映在语文课堂上最直接的变化是: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停留在动脑动口,转换为口、手、脑三者并重。 尤其是“导学品悟,深入体验”环节,更是让我看到了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教师讲的意识在慢慢淡漠,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让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提炼总结,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学生学习中习得的机会明显增加。
当教学不再被教师强势占领的时候,学生也就多了机会。当课堂被合理的分割出一定区域的时候,学生习得的时间就有了保证。孩子们留在书上、本子上的一个个片段呈现着他们的学习收获。
当然,在语文课堂中,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有助我们实施课堂教学,以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去寻找最合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