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设疑点拨,引领学生走进辅用多媒体点缀的想象空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疑点拨,引领学生走进辅用多媒体点缀的想象空间
程惠群  揭东区玉窖镇官硕初级中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生活实践有联系的问题,适当加以点拨并灵活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去感悟生活,以展开想象;教师也要善于设疑引发想象,再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以发展想象力;还有教师要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共通性及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创新联系入手,巧妙设疑点拨,同时辅用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或显示与之有联系的图片,以诱发学生想象。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与教学目的有关联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设疑点拨;引领;多媒体;想象空间
爱恩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还有人把想象称作“文学的翅膀”,这是极有道理的。想象是创造能力的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品质。它不仅可以生发出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的联想,还可以创造出作者没有知道过,甚至不存在的事物现象。问题是放飞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1]。另外,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善于运用设疑点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剧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2009年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另一项调查证实,在中小学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由此可见,培养、恢复学生的想象力是中国教育事业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2]。因此如能灵活地设疑点拨,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略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要善于创设与生活实践有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感悟生活,以展开想象。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时刻关注与学生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灵活地设置疑问,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当学生处于似懂非懂、进退维谷的境地时,教师稍加点拨引路,便会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走进一片广阔的想象天地。
例如教学《台阶》一文中描写父亲挑水跨台阶的一段细节描写: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为了诱发学生想象,可先点拨学生想象在平时从低处往高处跨台阶的动作是怎样的?跨门槛的动作一般是怎样的?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插图:
——平时从低处往高处跨台阶时,当两脚都落在台阶面上时,前脚像走路一样小幅度抬起般的姿势。在一般情况下,门槛的附近两边地面高低相差甚微,当我们平时在跨门槛时,其中后脚站在门槛的一边面上,前脚抬起跨过门槛,并站在门槛的另一边面上。在此瞬间从侧面看,前后两只脚很像一个倒“V”字形。那么,为什么文中的父亲,跨到第四台阶时,他的脚抬得自身很高?为什么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此时,又为什么要停顿一下,才提后脚?——这是因为他已经多次地跨三级台阶后,就跨门槛,在他头脑中已形成“条件反射”,习惯成自然了。这样,通过点拨,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再通过默读课文,就不难在他们心里中明白原来门槛的高度比每一级台阶的高度还要高,也在他们头脑中呈现出一个父亲跨台阶的一种习惯性动作,当他觉得不对径时犹豫不决的情形。通过文中父亲这一细节描写,诱发学生想象,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真实感人,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二、要善于设疑引发想象,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以发展想象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18:07 | 只看该作者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教学中,对于文章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教师稍加设疑点拨,这样可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展,同时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并加深对全文内容理解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认识,明确文章的主旨。
例如,我刚教完《安塞腰鼓》一文时,便抓住文末一句话:“耳边响起一声渺远的鸡啼”进行设疑:这句话可理解是虚写的,也可理解是实写的,如果把这句话当作虚写来理解时,作者这句话是怎样写出来的呢?作者为什么要用“鸡啼”一词,而不要用“犬吠”等其它动物叫声的词语呢?这就是作者用联想的方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果。这时,我给学生恰当的点拨——联想实际上是记忆中事物的重现。既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纵横驰骋¬;但又不是无任何限制,联想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总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作者在这里还陶醉在山河欢腾的情景之中,而联想到的则又是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景象,于是就联想到“耳边响起一声渺远的鸡啼”,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鸡啼”一词意味着黎明即将到来,旭日将要从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无数光明大道,这与前面联想的“人民蒸蒸日上”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知,文中这句话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正是作者发挥由此及彼的丰富想象力的结果。再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
教给学生这样的方法,并让他们掌握起来,就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要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共通性及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创新联系入手,巧妙设疑点拨,以诱发学生想象。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在学生“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学会生疑,激起学生在平淡的学习过程和内容中的学习心理冲动,从而能于平淡中见神奇心,于平庸中见绝妙。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设疑并加以点拨,使学生产生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可以很好地诱发他们在学习、思维过程中自主去想象。
例如教学刘鹗《绝唱》中一段描写王小玉演唱的声音变化:“唱了数句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根钢丝抛入天际,暗暗叫绝。那知他于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头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教学时我便播放:“放烟火  在线视频观看  土豆网视频 烟火 元宵节 2010[3]”之后,再抓住本段对王小玉演唱的声音变化和描写的奇特之处提问学生:自然界的声音碰到高山很大可能要产生回声,但刘鹗笔下的王小玉演唱的声音,却使人为之感到奇怪,声音碰到高山就不会产生回声,这是为什么?声音本来是无声无形的,但读了这段声音描写,却使人感到声音的动力无穷、形色兼备,这又是什么原因?声音本来是可以同时向多方传播的,但作者忽略了这一点,却故意着力去写声音沿单方向传播的,这又是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18:11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疑问,引导学生透过课文的描写,把问题与课文内容、表现手法,演唱声音的奇特变化形象联系起来思考,这就必然引起学生的想象,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疑,适时、巧妙、灵活地点拨,并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设置疑问不宜太多,关键在于“精”。力求设置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见全豹”;“一石二鸟”等效果的疑问,并灵活地点拨,既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