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在校园中健康成长》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0: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教案


设计思路
教材本单元设计主旨在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提炼、表现能力,而本课能锻炼学生从选材构思到表现创作的综合能力。本课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主题性作品的选材和构思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以共和国成立60周年热点为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能否加强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把握和表达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往容易忽视的。本课教学中,除了能使学生了解选材构思等一般性的创作方法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由度以使学生加强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投入成为重中之重。

课型    造型与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能将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选材、构思、提炼、加工,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素材搜集和整理形成教强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敏感。
2.通过对作品多种表现形式的尝试形成教强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培养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绘画题材的选择和构思。

教学难点
构思中对典型场景中人物形象、情节的把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0:50:2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视频:春晚舞蹈《千手观音》,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对作品中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环节。
教师总结:
⑴     作品主题
⑵     色彩和美术设计
⑶  表现形式
1、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不一,却有着共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都是作者对自己的感受和创意进行的艺术加工。
2、板书课题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3、回忆建国60周年我们在学校和班级都举行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呢?
出示课件
⑴     国庆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⑵     你认为国庆充满了什么色彩?
4、教师: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创作一件国庆题材的美术作品,来庆祝共和国母亲60年华诞。同学们可以表现国庆期间印象最深,认为最有意义的活动。
5、教师演示,示范作品
(作品进行中邀请同学一起参与体验)
6、提出作业要求:
出示课件
根据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组合作确定要表现的主题活动。
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画、色彩、拓印或纸版画等,进行绘制。
7、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辅导要点:
1、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2、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各自所需的素材。
3、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要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创作灵感,而应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个模式。
4、教师应在辅导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场景,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及动态表现的知识处理画面中的人物,成组人物的表现,应注意画面的均衡构图、前后遮挡、远近虚实等关系的处理。
三、课堂小节: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已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畅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理念,学生互评教师予以点评和积极的肯定。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相关网站。
学生在创作思路、舞美、服装、动作设计等方面畅所欲言,同学间进行交流。
学生回答:
把人们心目中神圣,形象唯美的千手观音作为表现主题印象深刻,色彩富丽堂皇,千变万化。
学生看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
国庆校园活动─升旗仪式、大合唱、班(团)队会、国庆晚会等
国庆充满了喜庆、祥和、火热的色彩。
同学们兴高采烈,载歌载舞欢度国庆。
学生分析:
1、采用什么样的构图最能表现自己的构思?
2、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好的表现效果?
学生小组合作。
1、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2、采用适于主题表现的方法和手段。
3、创作过程中正确运用以往所学的透视、人体比例等知识的技能。
4、创作活动中与同学愉快地交流与合作
学生分析:其他同学的作品在选材与构思等方面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印象最深刻,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我们喜欢国庆题材是因为大多同学观看以后心理上有认同感,有愉悦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心理共鸣。因为这些题材就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校园生活,表现的是最典型的场景。
让学生发现创造的快乐,使学生受到鼓舞和启发,
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表达使自己的作品继续得以完善。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义、有情趣的部分,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进行联想和构思,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多彩的学习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⑴作品主题           ⑵色彩和美术设计             ⑶表现形式
↘                      ↓                      ↙
国庆校园活动       喜庆、祥和、火热      线条画、色彩、拓印或
纸版画等
↘         ↓           ↙
创作源泉 素材搜集 主题确定
           ↓
《火热的十月》《我爱你祖国》《难忘的升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0:50:50 | 只看该作者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教案

在社会学层面上,中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中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烈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锤炼意志品格,提高审美能力。在中学校园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是单调、枯燥的“疲劳战”,而是丰富多变、妙趣横生的积极追求。这对学生学习精神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无疑是有益的。新学期的开学,同学们结束了漫长的假期,又重新回到了校园,分别后的再相聚,显得格外亲切与兴奋.同学们看着校园熟悉、优美的环境,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趁此机会,以提问题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特设的情境之中,鼓励同学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最后,全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的未来规划;学习美化环境的基本知识,学习校园建设常识,广泛了解花草的习性,初步掌握种植花卉等植物的技能;掌握服装设计、制作知识,初步了解谱曲、填词的基本规则,能够设计绘制出校园布局图、校服设计图。

2、        在活动准备阶段,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料室、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资源, 收集资料或信息,并妥善处理资料,形成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社区实践中,使学生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设计校服、制作校旗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通过探究进行学习的习惯,不断地养成探究兴趣,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

3、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的未来规划,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并萌发起为母校争光的情愫;通过观察、考察校园环境,领悟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校园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校曲的修改、试唱及最后的展示,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内容:
本主题活动共设计了《知我校园》、《建我校园》、《情系校园》三个活动专题。其中《知我校园》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探究、实践等活动,从人文知识方面走近学校,能够绘制出校园布局图,了解学校历史,展望学校美好未来。《建我校园》是让学生在全方位了解学校的基础上,对校园进行美化环境的建设,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了解一些校园建设常识,让学生从自己的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喜悦。《情系校园》是通过“创作校曲”、“自制校服”、“制作校旗”充分体现学校的鲜明特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校之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确立主题阶段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或研究课题。
2.提高学生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制定研究活动方案的能力,包括安排研究活动的时间、过程、基本方法、人员、条件等要素。

成果展示阶段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问题探究,个人或小组自主地撰写简单的观察、调查、考察等研究报告或研究小论文,
能够得出结论。
2.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在“校服、校曲、校旗”的展示中,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使学生萌发为母校增光的情愫,融德育、美育于无形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