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语文习作教学关于年段目标讲座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1: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语文习作教学关于年段目标讲座稿

落实目标 夯实基础
——中年级习作课标解读

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 符卓先
引言
最近,我看了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写一篇文章《小学语文作用最大》,文章里提到“我这几年培训了上万名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培训他们提高面对公众讲话的能力。我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们普遍不会讲话,更不会使用比喻、拟人、夸张、举例子等修辞手法。尤其是讲道理转换成故事来表达,更把他们难住了。”这让他“大为惊讶,大惊失色”。 案例:“中国好声音”用“然后”说感言。我想,是他们在小学阶段没学好语文还是落入了“八股文”的发言俗套里呢?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话无疑在提醒我们:在学生刚刚迈出写作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小语人作为他们的引路人,要以百倍的热情,课改的理念,正确的方法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满足他们学习语文的需要!走好第一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习《课标》,落实年段目标
(一)、年段目标
学生写作难,教师习作教学难,这是我们习作教学的现状。《新课程在习作教学方面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从习作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是降低习作的难度,第二是注重学生的习作兴趣的培养。中年级习作年段目标有以下几点: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教学建议
各学段目标有了明确的梯度:
第一学段称为“写话”; 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称为“习作”;第四学段称为“写作”。
“写话”到“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以前中年级要求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段,语句要通顺。新课标关于习作教学这样的建议别无深意,无非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低年级: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从写一句话开始,一日一句,教师要
善于激发孩子说话的话头。
中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写片段。
高年级: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
闻、体验、想法。
二、理解教材,和编者对话
布鲁纳主张采用“螺旋式”组织,提出课程编排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又要使教材能进行适当的转化,以利于寻找适合儿童、促进儿童智慧生长的教学策略。课标要求我们要和编者对话,那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学的编排是怎样的呢?
教材对习作训练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的图画”,秋天的景物,秋季里活动的场面;习作的要求:介绍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第六单元写一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写“家乡的景物”,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一草一木到名胜古迹,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抓住植物、动物、风景的特点来写。这样的安排已经有了一
个缓冲的宽带了。 小学三年级的看图作文一般比较简单,它是一二年级看图说话的继承,但是相比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来说,三年级的看图作文要求上比较严格,大都要求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同时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可能我们在三年级孩子的习作里看出孩子的困惑:
1.每次写景,我看的时候觉得很美很美,写的时候却大为逊色,把握不住一个地方的自然景点的特点。
2.文章结构不清晰,老师总说写得凌乱,没条理,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三年级的看图作文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
1、指导孩子从整体上把握图画的内容,努力说清楚图画上都有什么东西。在这个环节一般不要求说具体。
2、指导孩子针对图画的每一个事物说话,让孩子逐一地把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或行为说清楚。在这一个环节一般不要求要特别有顺序。
3、指导孩子观察刚才说到的所有事物哪一个或哪一部分特别突出,以此指导孩子就该部分说话。
4、指导孩子把所有事物连起来说,此时应该指导孩子有侧重点地进行表达,一般达到把图意说清楚说具体即可。
下册描写家乡的景物,方法很多,还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或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个顺序可以是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或由下到上,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还有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地点转换的方式)和并列段的方式叙述。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秋天的画》让学生秋天的图画,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景物的外形、颜色等等。激发学生的观
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展开想象,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借助图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怎样培养?在生活中,学生的眼睛在不停地扫描,耳朵在不听地听取,鼻子在不停地嗅闻,手脚在不停地触摸,大脑在不停地感受,就像一个口袋,里面装满各种各样的事情、想法,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倒出来,加工使用,整理。怎么倒?八九岁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选择既形象直观,又充满童趣的图画肯定能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倒出来。
咋们70后成长的小时候“小人书”对我们的吸引力很大,现在的孩子呢?如何“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编童话。我们引导学生从多幅图画开始,有较完整的故事内容,只要一幅幅编下来,并加以想象,就能编出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这一点王琴玉老师主持的“绘本阅读与习作”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引领。今年白沙儋州绘本阅读与习作专题协同研修活动,三节课堂让学生确立人物关系,编对话,编故事……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让小学生去写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既是训练想象力的好办法,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月亮你好呀》充满童趣,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对话,轻松指导学生学习句号、感叹号和问号的使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风趣幽默,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主人公的助人为乐,学习人物对话提示语的使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简单有趣,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习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另外,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创设平台,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空间”里写一些小日记、小练笔等,我想肯定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也会成为语文教师的马云。这种以其短小、自由灵活的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用好积累语言,让话更美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
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这里的“积累语言”与“好词佳句”是有区别的。哪个学生在作文和口语交际中用了“好词佳句”,就博得教师的赞扬和学生的喝彩。可是,三年级阶段如果让学生一下子用上“好词佳句”恐怕加大难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了五文大钱”,最一般的一个动词“排”能说不妙吗?
我们往往注重教学的时效性,没有注重实效性。仅关注学生积累语言的量,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用上自己积累的语言呢?就像国庆黄金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门票没买到”。这靠教师的训练。
《秋天的画》一课是这样用好积累语言的:观察一幅图,要让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让学生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搜寻,词语从孩子的“语言库”里倒出来。好像“五彩缤纷”一词刚积累就能用上,真的是挺好的。
“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汇集起来,就能写出一篇很棒的作文了!”适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吗?久而久之,养成说话、写作的习惯,不就是做到具体生动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用得多形象、多贴切呀!
对待作文评析修改,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
至于“范文引路”这一办法肯定要用。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言学界泰斗吕叔湘先生认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学了一篇课文,立即仿写,仿内容,仿结构,仿观察,仿表达……
台湾的少儿专家张敏亮老师认为习作要从“成人化”转变到“儿童化”教学。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在学习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成功欲、被赏识等心理需求,对学生只鼓励不批评,实行高分政策,多表扬、多夸奖。
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厌写心理,到了六年级,纵然有“流行追云赶月”的速度也是枉然。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其终身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4: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