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21:2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二小学   黎日笋
概要: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思维意境和自主的探究空间,但学生的探究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有一定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其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探究本身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索活动,只要他们的活动具有一定高度的探究性就可以了,对他们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述的严密性,解释的科学性等,不必过分强求。
关键词:实验  探究   思维  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各种方法发现并获得知识。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一、创设积极思维,体会探究乐趣
《小学科学》学科的突出特点是与生活密切联系且实践性强,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思维意境和自主的探究空间,但学生的探究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有一定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其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探究本身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索活动,只要他们的活动具有一定高度的探究性就可以了,对他们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述的严密性,解释的科学性等,不必过分强求。因此,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尊重学生们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事实,鼓励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灵活地运用所学去探究、发现、创新。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的探究不是教师帮学生预先设定好实验的步骤,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实验,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能自主探究。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往往面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多种假设,无所适从,盲目实验,这就出现了不肯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因思维偏离方向而准确率较低的现象。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动手实验,虽然这种动手一开始并不是有目的、有成效的,但必须允许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手,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将操作与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无意操作变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定向实验,让学生充分在参与与探究,在探究中动脑。
二、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宽容实际上给了学生信心与动力,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接受和处理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师生之间始终是保持着零距离。当学生的探究获得某种成功时,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他们对成功体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当然,要注意激励手段的适度运用,如果过于频繁使用会丧失它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但指导形式成份过多,例如:小组刚开始活动,教师就忙于指导,这样做往往使学生产生跟随心理,从而限制大脑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也变成了代替。教师的引导也要讲究艺术的,怎样避免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的机会,又因教师的指导不够充分,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和回答是教师的引导策略中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的课堂气氛和进一步探究的体现。例如:根据同学们兴趣爱好,组建“植物标本小组”“种养殖小组”“科技环保小组”等各种兴趣小组,结合教学内容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把观察到的现象,定期开展小组汇报交流活动和创新小制作进行展评。这不但能促使学生将研究活动内化为乐于从事的日常生活内容,而且创新素质也将在自觉活动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三、善于提出问题,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心中一般都有着答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和解释。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契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研究阶段的价值,理解自己在研究中的地位,让学生从研究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自我研究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精心设计好的问题,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在确立问题时,要有探究意识,明白问题是探究的一个环节,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反思:是什么使他们对此问题感兴趣?问题的奥秘是什么?他们想怎样研究,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中,教师要发挥课堂积极作用,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还满足思维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难易程度的适合性、实在性,构建一些有价值、能研究的好问题。
四、培养科学素养,提高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在指导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用科学的能力。科学课程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悟一些浅近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些直接经验的取得,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已有知识的积累才能获得。
在探究性学习中探究本身就富含主动性,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始终处于高度集中、动作积极、思维活跃、情绪兴奋的状态。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探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力图通过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之间的合作,要有平等、协商、对话、交流、合作的关系,与学生一起在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内在的统一。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亲身探究,他们的创造灵感才能被激发,创造活动才能成为可能。教师要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实践,学会创造,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好发展。

参考文献:《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20: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