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特点与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特点
从技术层面来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日益渗透到教学领域中。就目前来说,信息技术比较多的是呈现、展示语文课程内容的面貌(教育信息的展示平台),而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将以一种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出现,真正地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也就是信息技术将提供语文学科学习的智能化平台。
1、信息技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整合1)阅读方式的整合,包括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阅读。(2)写作方式的整合,包括从手写走向键盘、鼠标、扫描和语音输入写作;从纯文本写作到多媒体写作;从线性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与电子资料库对话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3)言语交际方式的整合,包括言语与其他媒体形式相结合共同参与言语交际,言语活动不仅存在与言语主体的关系,与言语对象的关系,与言语环境的关系,还存在一个与其他媒体的关系问题。
2、信息技术对语文学习氛围的整合。信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教师和学生之间改变了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让平等、民主的语文学习氛围得以彰显。
3、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类型的整合。信息技术让个性化语言得以张扬。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展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充分、自由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允许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存在。
4、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我们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我们必然地要去渗透对信息文化的培养。如: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修养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
通过整合,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发展,与广泛的语文资源和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最为密切。语文教师凭借网络条件在课堂上有效地加强这方面的联系,从而为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创造一些新途径。语文能力是一种多维
的能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趋向差异很大,语文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发展。目前,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大致有两方面的实践:一是让学生凭借网络,或采集资源,或进行预习,或质疑讨论,或完成作业;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这两方面的实践都很有价值,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整合,丰富学生对学习情境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无疑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特别是语文教学,大量的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挂图演示,而是尽可能地调动所有的感官,让学生在感受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受到语文人文性的熏陶,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索、课件演示等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使学生使用的课件发挥最大作用,就必须对课件的使用重新建构。
通过整合,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掌握教学活动,是课堂的主宰,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学生之间的合作程度过少,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其集中体现就是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所必不可少的。”[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