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高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活教”。
(一)、生物图片使生物变“活”
利用网络、光碟、VCD中的图片,并加上文字说明,使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直观效果。例如: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课件,采用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能够让学生认识多种动植物。有些学生自己有电脑,还可以拷贝,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二)、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变“活”
1、化微观为宏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观察到一些生物学现象。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试验,是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的,一般中学没有这种条件,但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浸染细菌的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2、化快速为慢速。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快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同样也能够化慢为快,把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生物学过程在几分钟内播放出来,如花的开放过程等。
3、化抽象为形象。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实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人“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三)、多媒体让教师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