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目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实现这些具体的目标、追求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决定使用是否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一些需要学生下苦功夫积累的知识,就没有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如字词的听写,诗文名句的默写,古诗文的背诵等。课堂上我往往主动积累,带着学生背诵,让学生之间相互比赛记忆,达到让学生充分积累的效果。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主体。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促进教还是为了促进学?目前,人们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较多考虑的是教的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教的质量。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不要过分强调课堂容量,要突出重点难点多媒体为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创造了便利,一些教师恐传授的知识不够多,不辞辛苦地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全部带进课堂塞给学生,结果却使课堂容量过大,学生负荷太多。造成学生对知识蜻蜓点水式的吸取。同时,由于所展示的知识点俯拾即是,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容易忽视知识的联系与应用,加上图像的快速切换,很难捕捉教师的难点和重点,无法以笔记的形式记录疑难,从而造成学生如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在目不暇接中抓不住最具特点的内容,一听即过,一看了之,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中考复习制作以《感悟深刻》为主题的课件时,为了很好地指导学生认识感悟类作品的特点,我准备了四篇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感悟的内容,通过老师示范读,学生齐读,学生单独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出自己的感悟。然后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写作感悟类作品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根据指导进行作文。学生通过阅读、归纳总结,对感悟类文章了然于胸,写作起来得心应手。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的容量就不会那么丰富,学生对感悟类作品的认识就缺乏直观性的认识,肯定会影响作文辅导的效果。
第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多媒体技术具有呈现直观性的特点,而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需要学生的独立思索,需要课堂的现场生成。如果我们过于直观地呈现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无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更是对学生感受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限制与抹杀。在制作《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课件时,我设计了情节概括、手法分析、主题概括三个板块的内容。在设计手法分析这一板块时,我除了让学生自主发现莫泊桑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技艺的同时,还让设计了学生模仿克拉丽丝夫妇对话的场景,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设计主题概括这一个板块时。我注重了课堂的现场生成,让学生自由发言,使学生认识到作品主题的多样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指出:“当今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很显然,我们都经历了因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后失去语文“魂”这个阶段,如何让多媒体技术真正地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而不因噎废食,就在于我们只有明确知道语文课堂是用来干什么的就可以了。方向明确了,那么多媒体技术在我的课堂上,自始至终也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自始至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服务的,这或许就叫着正本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