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1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轻声细语话耕耘
---读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一书有感
最近又拜读了魏书生老师写的《好父母好家教》一书,感触很深。魏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老师,更是一个神奇的班主任,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都能“起死回生”。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成长。而且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考试成绩也往往能名列前茅。《好父母好家教》这本书也正是魏老师从班主任的视角出发回答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中所碰到的各类问题。同时他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他的儿子2001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了清华大学,2002年出版了第一本书。
《好父母好家教》这本书从如何批评孩子、教育子女德为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轻声细语的批评效果好、为家庭分忧能使孩子更坚强、该不该给孩子请家教等多个方面近七十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为广大家长出谋划策,答疑解难。谈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感觉到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情在不同观点支配下进行处理后其结果是不同的,真是一本实在又实用的书籍。看完之后想到其实家教和学校教育一样都是孩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有效的整合体,我以前所碰到的不少问题都能从这里获得答案。
其中,第二章家教有法无定法所写的《轻声细语的批评效果好》对我的影响较深,读后让我深思自己的行为。当时的一幕又现眼前,记得有一次,我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音乐课,那天,我结合所学歌曲讲了一点乐理知识。当我在黑板上板书时,下面传来了学生的窃窃私语声。我很是生气,猛回过头,瞪圆了眼睛。以快板的速度、高八度的嗓音告诉他们学习不是为老师的,是为自己将来前途的。大声呵斥之后,讲话的孩子们漠然看着我,眼里有几分恐惧与不安。教室里暂时恢复了平静,课又在沉闷的气氛中进行着。下课的铃声响了,我面无表情的夹着教科书离开了音乐室。下班到家反省一天的工作,心里就是不平静,随手翻开书桌上的《好父母好家教》,想从中得到解释。当我翻看到42页时,心里豁然开朗,同时也为自己课堂上的冲动而感到脸红。课堂上我若能放下自己的架子,采用轻声细语的批评方式,或者用暗示的方法,课后再找他们谈心。结果会怎样?第二天到校,我连忙找来昨天课上讲话的那几位孩子。首先告诉他们老师昨天课上的态度不好,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他们。没想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告诉我,讲话的原因是对枯燥的乐理知识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唱歌、律动活动课吸引人。通过这次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同时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要把教与学变成一个愉快的活动过程。
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又何尝不一样呢?与我家并不紧邻的邻家,有位母亲,我从未见过面,但是她刺耳的声音却常常响在耳际,尤其是夏季,门窗敞开,那位母亲高声斥责孩子的声音就会清晰地传过来,还会夹带骂声,而且声调会不时拔高,甚至走了调门,孩子会偶尔回几句,有时会在砰的撞门声中结束。我想那应该是个中学生吧,面对疯狂的母亲,他只能用一道门结束“战争”。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显然那位母亲的做法是树立了反面教材,但是像这样的父母却大有人在。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没有或缺乏自尊心的,或者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为了一点过错,或是唠叨不止,或是大声数落,甚至不分场合,不分时宜,孩子像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气往上撞,血往上涌,还会随意骂人,动手动脚,全然不顾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还以为这一次的教育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会起到约束的作用。而实质上这样的批评教育不但收效甚微,还会对孩子脆弱的心灵带来伤害,造成孩子不自信,心里压抑,或者久而久之,父母如此“教育”,会被孩子默默排斥,无声反抗,反而激起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失去了批评的效力。
高声不代表有理,斥责打骂不表明深刻,真正能教育孩子改正错误的是父母的耐心和细心,压住自己的怒气,轻声细语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告知正确的做法。约束人行为的是内心的自省和自制,孩子也是有思想有判断力的人,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细腻的,自我修复的能力还不够顽强,如果父母方法不当,甚至造成伤害,会留下终生难以弥补的印迹。
都说孩子是花朵,可是花朵很娇嫩,很容易受到伤害,批评要注意方式,注意场合,要学会轻声细语,多一些理解宽容,让花朵自由绽放。看来书中说的一点都没错:现代家庭教育应该特别重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如在商店玩具柜台前孩子嚷着买玩具,父母越训斥,孩子越要买;父母声音越大,孩子哭得越厉害。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孩子哭是对父母大声斥责的抗议。孩子坚持买玩具,其实也不一定是非买不可,而是一时下不来台。采用轻声细语的批评的方式,体现出一种父母与孩子友好商量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结果是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他的。
其实咱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大声训斥或批评孩子之后,孩子难受,咱们心里更难受,更后悔。总觉得发火发怒,伤害的不仅是孩子,伤害更重的还是自己。因为那时,我们自己受到了双重伤害:一是被自己所爱的孩子不理解,二是助长了爱训人、爱发火的坏脾气。
俗话说:“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孩子的自尊心是稚嫩的,如果由于我们批评方式不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可是得不偿失的。现代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家长一厢情愿,本着良好的动机却收到消极的后果。 难得的是,很多家长改掉了大声训斥的习惯,采用了一种轻声细语的批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批评方式,孩子当然容易被感动。这也体现出家长举止的高雅。
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名老师,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在校还是在家,我时刻都要提醒自己向魏书生老师学习,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副班主任,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孩子喜欢的母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