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媒体,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电教媒体,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化难为易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时空限制,改变微观、宏观的约束,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再如《开国大典》是四年级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也是十分抽象肃穆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可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到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
四、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的构建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产生自我的内在需求。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体现,我认为首要的前提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注重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流动,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再现优美意境。学生在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对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增加表象积累,在感觉、知觉基础上利用直观形象与感官刺激发展主体的联想与想象,形成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发展灵感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