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08:3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导入新课

(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并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注重审美体验。

3、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三、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四、读一读,理一理

  1、理清明线

作者在课文中只写了“囚绿”这一件事吗?请你轻声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用与“囚绿”相同结构的动宾短词来概括)看看在“囚绿”的前后还写了什么事。

 2、理清暗线

一个能把绿给囚住的人他的思想应该是复杂多变的,请你在相应的段落中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此时板书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         感情变化

  赏绿(1-7)        爱恋

  

  囚绿(8-11)       爱怜



放绿(12-13)       祝福



思绿(14)         怀念

五、找一找,品一品

作者因为深爱绿而囚绿,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和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绿的深爱之情。

1、范例引导:

例:原文: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品析: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对绿色尽情赞美,表达了对绿的喜爱之情“焦”字突出了爱之深,盼之切。

2、学生按要求在原文中选出一两句,做点评。

3、指名交流自己的点评。学生、教师可以帮、也可以评该生的答案。



六、说一说,想一想

被囚禁后的绿有了怎样的表现呢?它屈服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绿的什么特点?

明确:

1、“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2、没有屈服

3、“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向往自由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固执 ”-----向往光明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坚贞不屈

七、议一议,谈一谈

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谈谈你的理解。

1、指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出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

这幅图反映的什么时期?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信息。

3、出示烈士陆蠡和日寇的刑审对白分角色朗读,体会陆蠡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4、送烈士对联,赞烈士英魂。

上联:寻绿囚绿再释绿都因为爱。下联:爱国救国又报国皆由于情

横批:坚贞不屈

5、领会主旨:

绿是陆蠡给囚住了,而陆蠡又被日本人给囚住了,绿被囚住了尚且不能够屈服,何况人呢?陆蠡更是不屈不挠的,作者写“囚绿”实质就是写“囚人”,

绿的象征意义现在是不是很明显呢?(绿象征生命、希望其实更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其实就是赞美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6、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情与景联系起来的?

7、齐读主旨,总结全文

八、诉一诉,写一定

  陆蠡对绿藤的感情由邂逅的喜爱,到脉脉含情相看不厌的恋爱,再到囚禁后怜爱,这种疯狂的几近变态的爱,如果你是绿,你能接受吗?那就请你一吞为快吧!

学生以此为情感的喷发口,抒发绿长期被压抑的情感,达到更好体会文章中心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08:37:3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一、抓住“绿”字,突出“绿”的象征意义。课文“绿”的象征意义,共有三层: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2.永远向着阳光生长;3.永不屈服于黑暗。  

但是这种解读方式,势必涉及文章的背景分析,并且将它图解为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革命宣言。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是否有这个意图,我们的解读是否为误读?  

二、抓住“囚”字,层层深入,分析作者内心的冲突。作者在  《〈囚绿记〉序》里说:“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囚绿记》就是一篇表现作者理智与感情冲突的作品,通过对词语句子的解读分析,挖掘作者的从“喜欢”到“留恋”到“占有”的心理历程。这是一个不错的解读方式,但是仅仅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不仅课时安排上时间有多余,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也仅限于表层,如何把课文分析与学生自身生活结合起来,我也存在很大的疑惑。  

三、抓住“抒情散文”,传授有关抒情的知识。抒情式表达方式的一种,也是学生作文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但是把《囚绿记》简单的肢解成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或是肢解成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那么就会将语文课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  

四、拈出一个主题“快活”,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分析作者在绿色中获得快乐的原因,分析他在囚绿时失去快乐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获取快乐,并避免不快。  

最后一个思路虽然突破了传统对《囚绿记》的解读方式,但是这样主题式的语文教学,既没有脱离课文文本,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整个课堂学生能够有话说,乐意说,并且最终有所得。如果介绍作者并联系抗日背景,不仅主题解读比较牵强,而且因为作品距离学生年代久远,所以学生反而不能理解文章主题。造成教育的无效。 

一篇文章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这次备课冥思苦想了很久,就在快要放弃时,灵感忽现,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教学思路,这也是提醒我备课要多下苦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23: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