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解方程》的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3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7、5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行纸一张

(五)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课件显示: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9:32:36 | 只看该作者
师:(课件显示:方框)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² 判断题
A. X=3是方程5X=15的解。(       )
B. X=2是方程5X=15的解。(       )
²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                  X+2.4=4.6
X+1.2-1.2=4-1.2                   =4.6-2.4
X=2.8                     =2.2
² 填空题
X+3.2=4.6
X+3.2○( )=4.6○( )
X=(  )
² 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4)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
3.拓展延伸。
1解方程 X一2=15(课件显示)
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
生:敢。
师:谁愿意读读这个方程?
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指名XXX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
[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
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
师:XXX同学做对了吗?
生:对。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2
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2,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由板演XXX同学面向大家回答)
4. 提炼升华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课件显示全过程。)
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5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方程
1:书本图     
       X+3=9       验算:                       X-2=15
解:X+3-3 =9-3   方程左边= 6+3=9         解: X-2+2=15+2
X=6      方程右边= 9                       X=17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20 12:10:43 | 只看该作者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9: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