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王启武(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明它们的认识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间的名称。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分数时1的分数大小;在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数大小的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第二小节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第三小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小数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2.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拓展;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价值。 本单元共有11个例题,分三个部分展开。在例1前设计的主题图呈现了“秋游户外野餐”的场景,在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平均分”;二是激发认知冲突,引出新知。 第一部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6个例题。 例1认识几分之一,先以实物模型呈现,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 的认识,并以此类推,认识 ;在实物模型的基础上借助面积模型——圆和正方形,认识 、 。 因形认数,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体会分数的具体含义。在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时,重点强调“分数线”代表了平均分的前提,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和图形平均分的份数,分子1就是这样的一份。 例2由数到形,用正方体折一折,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它的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汇报时注意说清“平均分”和“每份”,分“谁”就是“谁”的四分之一。多样化的折法不是目的,异中求同,揭示分数的本质——平均分、部分与整体才是活动的目的。 例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安排两组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的活动。第一组借组实物模型,第二组借组面积模型。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体会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明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反而小,同时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在“做一做”中出现了数线模型,比面积模型更抽象,将它们上下排列易于比较它们的长短,从而对应分数的大小。 例4、例5认识几分之几,学生有了几分之一的认识基础,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他们独立尝试、合作交流、借鉴前面的学习经验表达几分之几。例4在四分之一的基础上,依次表示2份、3份,引导学生与四分之一建立联系,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所不同的只是取的份数不同。例5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尝试自己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 例6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给出两组同分母的分数,在涂一涂、比一比活动中,感悟比较的方法。第一组,已经突出结果,降低了难度,有助于学生直观比较。第二组需要学生根据分数涂色,再比较大小,尤其在圆中涂出 ,既让 学生初步体会当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同时,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1,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做准备。 第二部分分数的简单计算编排了3个例题。 例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算式,通过用圆形纸片直观表示两个加数,利用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直接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通过动作直观说明计算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算法。 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直接出示算式,通过图示,将1张涂色的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4份,即把1改写成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拿走其中的一份,让学生直观感受剩下几分之几。 第三部分分数的简单应用编排了2个例题。 例1 是教学“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1的第(1)题,运用学生学习几分之一的经验,通过剪一剪的活动,实现了“1”由一个物体到一组物体的自然过渡。第(2)题直接呈现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感受可以用哪些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例2 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盒观察,用学具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已经掌握的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教学中让学生将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