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00:3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海口九小 毛申立

摘要: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预习  指导  方法  展示   成就感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实施高效课堂的条例明确要求: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同时也是低炭打造高效课堂不可少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往往都会这样表白:“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接着检查生字读音,课文朗读情况并纠正读音,说说读懂了什么,什么问题没解决。完了以后,便说:“好了,预习就检查到这,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内容。”老师接着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课文的教学。这样的预习反馈,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教师把预习等同于会读生字会读课文,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二是学生在预习中的所得及问题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反馈的空间,学生没有阅读成就感;三是学生在预习时是抱着应付的态度,以为预习就是标段落,圈生字,随便说一两句读懂了什么,提一两个不懂的问题。久而久之,预习也成形式化了。也有的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形式化的潦草化的课前预习也就不可能带来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单元预习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但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没有导读部分,所以导读这个角色就要由老师来担任了,因此在教学每一个单元之前我都会引导学生先来个整单元预习。“导读”的第一阶段是找单元内联系点。如第九册第五单元课文全是写景的文章,有《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还有一个练习和一个习作。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三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描写风景的文章,分别写了黄山、黄果树、莫高窟这三个地方的风景事物,初步感知三篇课文的大意,接着引导学生从全文的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入手整体感知。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因此在导读的第二阶段我让学生把本单元课文同以前的类似的课文进行对比,尝试用以前的学法来预习自学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出《九寨沟》、《泉城》、《田园诗情》等课文,以旧带新,同时温故而又知新。教师在这种单元预习过程只是引导,学生充当的是发现者的身份。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的 “发现学习”模式说明: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必须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和寻找,从而获得知识的答案,那么想要不做被动的听众,而是自己主动来说,课前预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经过单元预习后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障碍就明显减少,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00:33:19 | 只看该作者
二.创设多样化课前预习方式,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和主动性
    1、合作式预习
合作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学生们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如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是篇摘自古典小说《水浒传》的课文,我采用的就是合作性预习。学生在小组里查问求助,交流查阅有关书籍获取到的新知、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这些在小组里获取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主预习的风气。
2、开放式预习
开放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个预习方法可以针对科普性强的课文进行。如《水上飞机》《国际互联网》等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开放式预习法。
   3.重点式预习
不少课文在课后练习题安排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因此重点式预习就要围绕这个重点,确定预习中语言文字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我班设计的预习评价卡就很好地把学生的预习做全面的书面的反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00:33:26 | 只看该作者
4.切实性预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更应当顺应小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小学生的眼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收到预习实效。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我采用的是读、思、圈、画、注五法。先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课文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连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给课文加批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那些使人感动、让人有感触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如在篇章结构方面批注“前后呼应”、“总起句”、“过渡句”等,在优美的段落旁批注“真美”、“妙极了”,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5.细致性预习法
对于讲读课文,通过预习来培养学生在自读中善于察疑、质疑、搜集、整理的意识。这种预习操作起来较为细致,通过搜集整理、分步朗读、处理字词、思考分析等几个步骤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如分层分段的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三、充分展示预习的成果,提高学生成就感
1、以学生展示预习收获为中心
打破“教师说——学生听”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应多为学生创设“预习成果展示的下水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的预习实践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不替学生讲学生自己在预习中能理解的问题,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在预习中做的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再仅仅是教学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其中的主体。在具体的预习成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扮演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
2、尊重学生的预习直觉
有些教师在教学新课文时总喜欢先入为主,喜欢把自己的理解或参考书的说法直接强加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主体预习意识、主观预习感受,由此导致学生的生搬硬套,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思维迟钝,思想僵化,预习兴趣低,预习效果差。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在预习中的个体收获体会,尊重学生预习中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引导,学生就会因预习的成功而喜爱课文的。假如学生的预习感觉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他就又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继续预习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00:33:33 | 只看该作者
3、师生互提预习中产生的问题,交流探讨
好的提问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提问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创造性的思维。“疑”产生“欲解疑”的渴望,“欲解疑”调动思考,“思考”显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因此,语文学习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质疑本”,预习时不仅做生字词句的圈点勾画笔记,还要在此基础上,把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分类提供给全班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本”上写“听课后记”,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与老师、同学切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延伸。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上师生互提问题,共同交流的方式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积极性高。
“教是为了不教”,换句话说“预习也是为了少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如此低炭地就打造出来了。


参考文献:《陶行知教育名篇》
《语文课程标准》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